摘要:論述了中國地方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數字化的重要性和館藏特色資源建設,闡述了資源的共建共享和外界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指出了提高中國地方高校圖書館館員素質以及硬件和軟件建設途徑,從資源、人才和技術3個方面提出了中國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策略;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0-2475-03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與應用以及數字圖書館建設被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地方高校圖書館進行數字化建設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障礙與原因分析》一文中,主要從資源、人才和技術三個方面重點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礙。針對這些障礙,中國地方高校圖書館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來清除這些障礙才能更好地支撐和促進其數字化建設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從資源、人才和技術三個方面來探討中國地方高校圖書館應采取的策略。
1 資源是圖書建設的核心
數字化資源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核心和基礎。數字化資源是指以數字化方式將文本、圖片、圖像、聲音等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存儲到數據庫、光盤等載體中,最終通過計算機終端設備檢索的這類信息資源,它是相對傳統的非數字化信息資源來說的。地方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方面,需要注意結合自身院校的專業特點、資源需求和學科發展,注重資源結構體系的合理化,以保證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1]。歸納起來,資源建設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1.1 館藏資源的數字化
館藏資源的數字化主要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以方便讀者檢索利用為目的。因此,館藏資源的數字化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數據庫。
1.1.1 自建數據庫(傳統館藏數字化) 自建數據庫主要是指將本館所擁有的傳統館藏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如保存的報紙期刊、古籍、特色書籍、教師教材與課件、精品課程錄像等。自建數據庫需要注意的幾點是:以方便讀者使用為基本前提,利于資源的長期保存,遵循一定的規范。
1.1.2 購買數據庫 購買數據庫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保證資源建設的主要途徑。購買時需要注意結合本校實際需求來購買。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則:符合本院教學和科研的實際需要;具有可持續的潛力;數據庫所占據的內存空間盡量少;數據資源質量好,便于讀者閱覽、查找、下載和打印[2]。較常見的數據庫有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重慶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涵蓋的信息知識面廣且全,質量相對有保障。此外,一些特殊院校,如醫學院,也需要考慮購買相關的醫學專用數據庫等。
1.2 特色資源的建設
地方高校圖書館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大而全,因此,在進行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爭取做到小且精,即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資源體系,以特色來尋求突破和更好的發展。對地方高校圖書館而言,其建設特色數據庫時可考慮的信息資源來源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2.1 學位論文 各個高校的學位論文反映了各個高校自身的特色和研究水平,代表著自身的研究成果。將每年的學位論文予以數字化進行保存,供讀者查閱,一方面擴充了本校信息資源的建設,另一方面促使本校讀者可追蹤查詢前期的相關研究成果,從而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許多高校已經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
1.2.2 教師教學成果 每個教師都有其自身的教學特色、教學優勢和教學成果。對學生認可度高的教師或教學名師等,可以考慮對其上課過程進行錄像,并將錄像資源放進學校數據庫中,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分享這部分資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勵該教師。目前部分高校開始對國家、省級精品立項課程進行課堂全程錄像。
1.2.3 地方文獻 各個地方或多或少擁有一些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歷史的信息資源,如地方志、地方古籍、地方特色風景和歷史等。對這部分信息資源也應該予以重視并加強對其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是典型的“人無我有”的特色信息資源。這樣一方面有助于保護好當地的這類資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過這類資源進行宣傳,從而有利于學校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已有很多高校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
在建設特色數據庫時,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保證資料搜集的全面性。因為特色信息資源可能涉及到諸多的相關人員,其搜集難度較大。如地方志信息資源的搜集,可能需要訪問當地的政府機構,也可能需要調查當地的學者和群眾。第二,注意信息資源的動態性。特色信息資源處于不斷地變化之中,這一要求需要圖書館注意跟蹤這部分資源并及時更新,以保證信息資源的全面性。
1.3 資源的共建共享
眾所周知,地方高校圖書館的建設經費有限,很多情況下往往無法滿足其建設需求,這就導致圖書館資源建設的覆蓋面無法涵蓋本校所有的學科和專業,也就無法滿足所有讀者的需求。因此,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為了保證能夠盡可能滿足讀者的需求,選擇資源的共建共享是一條很好的途徑。資源的共建共享一方面可以為各個高校圖書館節約經費和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數據庫的重復建設,同時也可以發展自身的特色數據庫資源,最終促進各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規模并形成有效的開放性資源保障體系。
地方高校可以通過合作(同區域或跨區域)來實現高校圖書館之間的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由本區域內的一所實力雄厚的高校圖書館牽頭,建立本區域的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在突出各院校重點學科的基礎上,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制定本區域高校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整體目標并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和統一的應用標準[2]。例如進入“211工程”的大學在CALIS項目的協調和資助下,聯合購買數據庫的方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4 外界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
開發利用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是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途徑。網絡資源數量巨大,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這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補充來源,需要引起重視。在開發利用這部分資源的時候,需要注意,盡管網絡資源豐富,但它的質量往往良莠不齊,無法保證。因此,對這部分信息資源進行挖掘與利用就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一般的做法是建立資源(站點)導航,如選擇某一學科,圍繞該學科搜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源的有價值的站點,進而將網絡上繁雜無序的信息進行一定的有序化整理。
此外,通過文獻傳遞來獲取外界豐富的數字資源也是彌補地方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不足的重要途徑。對一些并不常用的期刊、尤其是外文期刊全文的獲取,可以利用網上免費的期刊目次系統,通過電子郵件向數據庫提供商索取原文,其價格往往較低[3]。如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所提供的這項服務。
2 人才是圖書館建設的軟支撐
人才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軟支撐。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對館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扎實的圖書館知識,也需要豐富的計算機知識、法律知識等。在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人才培養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
2.1 提高館員素質和引進人才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對館員素質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文獻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網絡利用的指導與培訓能力、英語應用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廣博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等[4]。而對地方高校圖書館來說,現有的館員隊伍中,絕大部分人暫時還不能達到這樣一個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對館員素質的提高就顯得極為迫切。一般的方式主要有在崗培訓、上崗培訓和轉崗培訓等,使其重點學習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并能熟練運用萬維網和相關軟件技術等;學校教學部門在確保核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增設網絡信息開發與服務、網絡技術和數字圖書館基礎等課程,以提高圖書館館員和熱心于數字圖書館建設人員的知識素質和應用能力[5]。此外,可通過提供在線培訓課程、專家講座等形式對在崗館員進行階段性的、有針對性的培訓,重點培養一批有特色的館員。同時,館員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確保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滿意的服務效果。
同時,人才是任何一個組織發展的重要資源和保障。作為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而言,人才的引進就顯得尤其重要。地方高校圖書館在招聘人員的時候,應該打破傳統的觀念,積極引進工作所需的相關人才,滿足其發展需求。如圖書情報學專業背景的高校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計算機、信息技術背景的人才等。
2.2 創建學習型文化
除了提高館員素質和積極引進發展所需的人才之外,地方高校圖書館還需要創建一種學習型文化,以保障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知道,讀者的需求是多種多樣、不斷變化的,因此,為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就需要館員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這些新知識不僅包括新的專業知識,也包括新的技能等。如除了信息搜集能力之外,還必須有較強的信息分析能力,以便從諸多的信息中識別出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資源。而信息分析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同時,隨著網絡的發展,各種新技術不斷涌現,如新興的各種Web2.0技術(博客、維基、即時通訊等),如何將這些新技術應用融合到現有的信息服務系統中去,也需要圖書館館員不斷地學習。而學習型文化的創建將有助于在整個圖書館館內形成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學習氛圍,有助于館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協作、交流與共享,進而加強館員吸收和運用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6]。此外,這種學習型氛圍也有利于館員和讀者之間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
3 技術是圖書館建設的硬支撐
技術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硬支撐,是推動數字圖書館發展的動力。在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采用什么技術、應用什么平臺或系統應根據其自身實際需要來選擇,而不應盲目求全求多。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設過程中,涉及需要技術支撐的信息采集、加工、處理、存儲、組織、發布、利用和歸檔等問題,因此,搭建科學可行的技術支撐體系便顯得尤為重要[7]。下面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來進一步闡述。
3.1 硬件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最基本要求。對于硬件的建設,要從數字圖書館的長遠發展來考慮其靈活性、可擴展性和易維護性。因地方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還處于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階段,因此,硬件建設就需要為其以后的發展預留一定的空間。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網絡存儲系統是關鍵。這是保存圖書館建設所需的全部數字化信息資源的關鍵所在。對這一存儲系統的建設而言,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多媒體閱覽室的建設也是地方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任務。該閱覽室的建立是為了滿足讀者對多媒體信息的需求。多媒體閱覽室必須具有運行和檢索本地書目數據庫、本地大型全文數據庫、視聽資料VOD實時點播、Internet訪問、檢索和共享各類光盤資料和數據庫以及多媒體教學等功能[2]。
3.2 軟件建設
從技術角度來說,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涉及的一般技術包括:內容處理技術、信息訪問技術、用戶友好和智能接口技術、互操作技術和開放系統開發等技術[8]。具體而言,數字圖書館的應用技術包括多媒體信息數字化技術,壓縮、存貯和還原技術,智能化與個性化的人機交互技術,自然與檢索語言技術,基于信息內容的檢索與輸出技術,安全保密與可靠性技術等[9]。因此,對地方高校圖書館來說,對這些相關技術的研發或引進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上述技術都有保障,才能有助于數字圖書館相關業務的順利實施與進行。
從服務角度來說,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涉及的技術有參考咨詢平臺、圖書館查詢檢索系統、個性化服務技術、資源整合技術等。就參考咨詢平臺來說,除了E-mail咨詢、郵件列表等傳統的方式之外,隨著Web2.0技術的興起與發展,通過博客、維基、即時通訊等方式進行實時的咨詢服務已經成為可能并已經在諸多的高校圖書館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就圖書館查詢檢索系統來說,在簡單查詢檢索所需的書目信息列表等傳統服務項目之外,如何根據讀者所借閱的書目以及提供的查詢檢索式等信息進行挖掘,進一步為其推薦相關的、同時是該讀者感興趣的書目信息等,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如亞馬遜網上書店就實現了這種推薦模式。就個性化服務技術來說,如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是其重點。例如,通過館員素質的提高為讀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通過RSS技術實現信息的推送,即讀者根據其興趣和愛好等來定制相關內容,RSS技術能及時地把讀者所需的內容主動地推動到讀者面前。就資源整合技術來說,在面對海量的、繁雜的網絡信息資源時,在面對來自不同數據庫的信息資源時,通過必要的資源整合技術將所有的信息資源統一整合到一個檢索平臺中,即實現一站式服務。
當然,除了上述的這些技術之外,對地方高校圖書館而言,根據實際業務運作的需要,不斷實現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以便更好地促進數字圖書館建設,最終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碧琴.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可持續發展路徑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12):106-108.
[2] 張志紅.高職院校數字圖書館建設芻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22):72-74.
[3] 劉喜球.中小型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策略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27(3):95-99.
[4] 楊 萍.數字圖書館對圖書館人才的新要求[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1(4):34-35.
[5] 陳建勛.成人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障礙及應對策略[J].圖書館論壇,2003,23(1):59-61.104.
[6] 袁新芳.論數字圖書館的文化建設[J].情報科學,2011,29(2):188-190.194.
[7] 王碧琴.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可持續發展路徑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12):107-108.
[8] 黃國彬,孫 坦.建設復合圖書館的技術支撐體系[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6):8-11.
[9] 陸承兆.近年來中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主要障礙及發展策略[J].圖書館論壇,2004,24(2):73-7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