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溶液培養(yǎng),研究不同濃度的Si(0、30、80、130、180 mg/L SiO2)對Cd(4 mg/L Cd2+)脅迫下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莖葉體內(nèi)部分元素含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Mg、Cu、Zn、Fe含量明顯下降,加入Si后水稻幼苗莖葉Mg、Cu、Zn、Fe含量明顯上升。可見,Si可通過促進水稻幼苗對Mg、Cu、Zn、Fe的吸收來提高光合作用產(chǎn)物,達到緩解Cd對水稻幼苗莖葉的毒害。尤其是SiO2濃度為130 mg/L時,可更好地提高Mg、Cu、Zn、Fe含量,說明該SiO2濃度可能是緩解水稻幼苗生長的理想濃度。
關(guān)鍵詞:水稻(Oryza sativa L.);硅(Si);鎘(Cd)脅迫;元素含量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1-2489-03
Cd為非營養(yǎng)元素, 易被作物吸收,對植物具有明顯的毒害作用, 并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nèi)富集,對人和動物造成累積性毒害,影響吸收代謝,增加腎和骨病變的危險,引起骨痛病、蛋白尿、氨基酸尿、糖尿、高血壓、肺氣腫等病癥,不少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攝入過量的Cd有致突變、致畸、致癌的效應[1]。近年來,隨著工業(yè)生產(chǎn)的迅猛發(fā)展,工業(yè)廢水及生活廢水的不適當排放、污水灌溉、肥料的施用及污泥農(nóng)用等使大量的Cd進入環(huán)境,造成整個生物圈的污染。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確定Cd為優(yōu)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在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提出的12種具有全球性意義的危險化學物質(zhì)中,Cd被列在首位[2]。據(jù)報道,中國農(nóng)田重金屬Cd污染面積已達2萬hm2,每年生產(chǎn)的Cd含量超標的農(nóng)產(chǎn)品達14.6億kg,且有日益加重的趨勢[3]。如何緩解或抑制植物Cd毒害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品,是Cd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之一。多年來,國內(nèi)外對Cd在水稻中的吸收、運輸、累積及對水稻的毒害效應進行了大量研究[4]。Si是土壤中最為普遍的元素,它可提高植物對重金屬毒害的耐受力、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和改善其品質(zhì)等。目前,關(guān)于Si提高對Al和Mn毒害抗性的研究較多[5],但Si減輕Cd對水稻毒害作用的研究較少。為此,研究通過探討Si對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中部分元素含量的影響,為闡明Si緩解Cd對水稻幼苗的毒害機制提供一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金優(yōu)528,由廣西大學雜交水稻研究所提供。所用營養(yǎng)液為木村B營養(yǎng)液;所用試劑有Na2SiO4·9H2O、CdCl2·5H2O等,均為分析純。所用儀器有微型植物粉碎機(FZ102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AR2130型,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智能微波消解儀(XT-9900A型,上海新拓分析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TAS990型,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1.2 貯備液的制備
準確稱取Na2SiO3·9H2O 28.420 0 g溶于去離子水中,不斷攪拌至其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 L,再將其加入至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層析柱中,共2次,以除去溶液中的Na+,即制成0.1 mol/L硅酸貯備液。CdCl2貯備液按常規(guī)方法制備。
1.3 植株培養(yǎng)
將精選的飽滿水稻種子用1%的NaClO溶液消毒15 min后,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并浸種48 h。露白后置于尼龍網(wǎng)上發(fā)芽,用0.5 mmol/L CaCl2(pH 6.0)溶液培養(yǎng)至2葉1心后,選取健壯、長勢一致的幼苗移植于盛有木村B營養(yǎng)液(用時稀釋5倍,pH 5.5~6.0)的2.5 L的塑料盆中,每盆種植6穴,每穴4株,共24株。培養(yǎng)期間每天補給營養(yǎng)液2次,每隔2 d更換營養(yǎng)液1次,培養(yǎng)至5葉1心后改用0.5 mmol/L CaCl2溶液培養(yǎng)12~24 h再進行處理。
1.4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組,處理1:僅用木村B營養(yǎng)液5倍稀釋液培養(yǎng)(CK);處理2~6:木村B營養(yǎng)液5倍稀釋液+Cd2+(4.0 mg/L)+SiO2(濃度分別為0、30、80、130、180 mg/L),每個處理均設3次重復。所有處理組的處理液均用pH計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后的pH為5.5~6.0,處理4 d,每天用去離子水補充水分蒸發(fā)部分,于玻璃網(wǎng)室內(nèi)自然光照及溫度下培養(yǎng)。另外,在加入CdCl2貯備液前先用稀酸調(diào)節(jié)含有Na2SiO3·9H2O的貯備液,調(diào)節(jié)后的pH為5.5~6.0,以排除加入Na2SiO3·9H2O后引起培養(yǎng)液pH的改變而影響Cd2+的活性。
1.5 樣品處理及測定方法
1.5.1 烘干樣品 處理結(jié)束后將水稻幼苗的莖葉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再用去離子水沖洗3次,90 ℃殺青0.5 h后于70 ℃烘箱中烘72 h。
1.5.2 粉碎樣品 從烘箱中取出水稻幼苗的莖葉,用剪刀將水稻幼苗的莖葉剪成小段,用微型植物粉碎機進行粉碎,并磨細過0.5 mm篩后裝入封口袋密封并貯藏在干燥器中備用。
1.5.3 測定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用電子天平準確稱取磨碎的水稻幼苗莖葉各0.100 0 g,放入微波消解罐內(nèi)罐中,加入8 mL濃HNO3放入90 ℃的水浴鍋中敞口加熱預處理20 min,待杯內(nèi)黃煙基本散盡,溶液呈半透明狀態(tài),基本沒有氣泡即可,稍冷卻后補加濃HNO3和H2O2各2 mL,并擦干內(nèi)罐后放入外罐中,蓋緊,置入智能微波消解儀中消解,按照表1程序進行消解。消解完畢后,清澈透明液體為待測液,經(jīng)過進一步定容和配制Fe、Zn、Mg、Cu標準溶液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莖葉中的微量元素。
1.6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鄧肯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jié)果和分析
2.1 Si對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Mg含量的影響
Mg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還是植物體內(nèi)酶的重要活化劑,它能影響線粒體的發(fā)育,影響能量的產(chǎn)生[6]。
試驗結(jié)果(圖1)表明,在單獨Cd脅迫(處理2)下,水稻幼苗莖葉Mg含量最低,為2.265 mg/g,顯著(P<0.05)低于CK。隨著營養(yǎng)液中SiO2的加入,水稻幼苗莖葉Mg含量隨著SiO2濃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SiO2濃度為80、130 mg/L時的Mg含量顯著(P<0.05)高于單獨Cd脅迫。當SiO2濃度為30~130 mg/L時,水稻莖葉Mg含量分別上升到2.350、2.394、2.481 mg/g,分別達到CK的96.20%、98.00%、101.54%;當SiO2濃度為180 mg/L時,Mg含量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降至2.344 mg/g。在Cd脅迫下,Si能提高水稻幼苗體內(nèi)的Mg含量,降低Cd對水稻植株體內(nèi)葉綠素的毒害程度,從而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使生物量增加[7]。
2.2 Si對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Cu含量的影響
Cu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7種微量元素之一,是多酚氧化酶、抗壞血酸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組成成分,參與植物體內(nèi)的氧化還原過程。它也存在于葉綠體的質(zhì)體藍素中,參與光合作用的電子傳遞。Cu還可通過影響各種酶的含量和活性來調(diào)控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以及植物體內(nèi)生長物質(zhì)的作用,進而影響植物根、枝、花等器官的分化和發(fā)育[8]。
由圖2可知,在單獨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Cu含量最低,為0.052 mg/g。隨著營養(yǎng)液中SiO2的加入,水稻幼苗莖葉Cu含量明顯上升,并隨著SiO2濃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當SiO2濃度為30~130 mg/L時,水稻莖葉中Cu含量分別為0.056、0.115、0.103 mg/g,分別達到CK的100.13%、206.51%、 185.28%;當SiO2濃度為180 mg/L時,Cu含量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降至0.064 mg/g,說明SiO2為80~130 mg/L時能更好地提高Cd脅迫下水稻幼苗體內(nèi)的Cu含量。在Cd脅迫下Si能提高水稻幼苗體內(nèi)的Cu含量可能是通過提高多酚氧化酶、抗壞血酸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含量和活性,從而促進水稻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進而促進水稻幼苗根系和葉片生長,降低Cd對水稻幼苗的毒害程度[9]。
2.3 Si對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Zn含量的影響
Zn是葉綠素合成的必需元素。Zn不足時植物會失去合成色氨酸的能力,因色氨酸是吲哚乙酸的前體物質(zhì),所以缺Zn導致吲哚乙酸減少,從而使植株莖部節(jié)間短、蓮叢狀、葉小且變形、葉缺綠。且Zn2+是乙醇脫氫酶等的組成成分之一[6]。
由圖3可知,在單獨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Zn含量最低,為0.647 mg/g,僅為CK的23.85%。隨著營養(yǎng)液中SiO2的加入,水稻幼苗莖葉Zn含量顯著(P<0.05)上升,并隨著SiO2濃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當SiO2濃度為30~130 mg/L時,水稻莖葉中Zn含量分別上升到0.996、2.056、5.186 mg/g,分別達到CK的36.72%、75.79%、191.15%;當SiO2濃度為180 mg/L時,Zn含量,降至1.060 mg/g,僅為CK的39.09%,表明SiO2在130 mg/L時能更好地提高Cd脅迫下水稻幼苗體內(nèi)Zn含量。在Cd脅迫下Si能提高水稻幼苗體內(nèi)的Zn含量可能是通過提高色氨酸的合成能力,進而提高吲哚乙酸含量。吲哚乙酸是植物體內(nèi)普遍存在的天然生長素,其對植物抽枝或芽、苗等的頂部芽端形成有促進作用,因而可通過促進水稻幼苗頂芽和根系的生長達到提高生物量的目的[5]。
2.4 Si對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Fe含量的影響
Fe雖不是葉綠素的成分,但它在葉綠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條件。植物缺少Fe時,葉片便會失綠,嚴重時葉片變成灰白色,必然會影響到植物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形成。
試驗結(jié)果(圖4)表明,在單獨Cd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Fe含量最低,為0.525 mg/g。隨著營養(yǎng)液中SiO2的加入,水稻幼苗莖葉Fe含量顯著(P<0.05)上升,并隨著SiO2濃度的增加呈上升趨勢。當SiO2濃度為30~180 mg/L時,水稻莖葉中Fe含量分別上升到0.690、0.875、0.882、0.906 mg/g,分別達到CK的121.03%、153.40%、154.77、158.83%。可見,SiO2濃度為80~180 mg/L時能更有效緩解Cd對水稻幼苗的毒害,從而使Fe含量上升,有利于葉綠素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產(chǎn)物,從而使生物量增加[10]。
3 結(jié)論
細胞內(nèi)重金屬離子能與酶活性中心或蛋白質(zhì)中的巰基結(jié)合,且能取代金屬蛋白中的必需元素(Ca2+、Mg2+、Zn2+和Fe2+),導致生物大分子構(gòu)象改變、酶活性喪失及必需元素缺乏, 干擾細胞的正常代謝過程[11]。研究結(jié)果表明,單獨Cd處理使水稻幼苗葉片F(xiàn)e、Zn、Mg、Cu含量明顯減少。Cd脅迫下水稻植株矮小,幼苗鮮物質(zhì)量下降[11]。隨著Si的加入,與單獨Cd處理相比,水稻幼苗莖葉Fe、Zn、Mg、Cu含量明顯上升。由此可見, Si可緩解Cd對水稻幼苗莖葉的毒害,尤其是在130 mg/L時可更好地提高Fe、Zn、Mg、Cu在水稻幼苗莖葉中的含量。在生理濃度范圍內(nèi),Si可促進植物對Mg、Fe、Cu、Zn的吸收。
參考文獻:
[1] 黃秋嬋,韋友歡,黎曉峰.鎘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效應及其機理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9):2528-2531.
[2] 張麗英,白 璐,李德發(fā),等.有毒有害微量元素鎘及其對動物的危害[J].飼料工業(yè),2003,24(8):14-15.
[3] 趙其國,周炳中,楊 浩.江蘇省環(huán)境質(zhì)量與農(nóng)業(yè)安全問題研究[J].土壤,2002(1):1-8.
[4] 楊世勇,謝建春,劉登義.鎘的生物學效應及植物的耐性機制[J].生物學教學,2000,25(9):6-7.
[5] 黃秋嬋,韋友歡,黎曉峰.硅對鎘脅迫下水稻幼苗生長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7,46(3):354-357.
[6] 李明晶,孫華云,劉亦凡.鎂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及鎂肥[J].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2009(4):36-39.
[7] 黃秋嬋,韋友歡,韋方立,等.硅對鎘脅迫下水稻幼苗莖葉生物量及其鎘含量的影響[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8(4):33-35.
[8] 祝沛平.銅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的作用[J].生物學通報,2000, 35(10):7.
[9] 黃秋嬋,韋友歡,農(nóng)克良,等.硅對鎘脅迫下水稻幼苗營養(yǎng)器官外部形態(tài)與鎘累積量的影響[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8(5):20-23.
[10] 黃秋嬋,黎曉峰,沈方科,等.硅對水稻幼苗鎘的解毒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7,26(4):1307-1311.
[11] 陳 平,余土元,陳惠陽,等. 硒對鎘脅迫下水稻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廣西植物,2002,22(3):27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