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武漢市2009-2011年的水體溫度數據和臺站氣溫要素,通過Matlab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構建0.2~1.0 hm2池塘的水體溫度預報預測模型,并在武漢和荊州兩地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不同深度和不同天氣條件下水溫變化幅度不同,在水體較深處和陰天時水溫變化較小;水溫隨氣溫變化而變化,但明顯有滯后。水體溫度預報預測模型的R2均在0.8以上,擬合效果好。經驗證,各模型預測精度較高,具有較好的可靠性和普適性,可用于池塘水溫的預報。
關鍵詞:水溫;池塘;多元逐步回歸;預測模型
中圖分類號:Q1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1-2539-04
湖北省被稱為“千湖之省”,2010年水產品產量達到353萬t,連續14年全國排名第一,水產品產量占全國的1/5,全省農民增收的1/3來自水產,是名副其實的水產大省。水產養殖作為一項對水資源、水環境有特殊要求的產業形式,其與水環境的關系成為近期國內外研究的重點。水產養殖基本上是露天作業,在很大程度上受氣象因素制約,氣象條件與水產養殖關系密切,及時掌握氣象信息,有效應對天氣變化給養殖帶來的問題,可為水產養殖提供保障,有利于提高水產業生產能力,促進其健康發展;若不能正確并及時應對不利氣象條件,就可能導致養殖生產的巨大損失。因此,如何加強水產養殖氣象保障關鍵技術研究,提高水產養殖氣象服務水平,提升水產養殖減災防災能力,保障水產養殖安全生產已經成為湖北農業生產的關鍵內容。
水溫是水產養殖最重要的生態因子之一,不僅各水質要素均與水溫有關,水體中的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對水溫都非常敏感。為了預測水體溫度的變化,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葉守澤等[1]、雒文生等[2]進行了水庫的二維水溫計算;鄧云等[3]進行了水庫水溫、水質預測研究;張元奎等[4]對煙威春季漁場的水溫均值進行了預報研究;許桂水等[5]運用MAPT模型全年預測水產養殖池塘水溫;錢小蓉[6]建立了溫室池塘系統熱力學特征模型,應用于池塘水溫預測及調控;杜堯東[7]利用熱平衡方程分析了熱傳遞、對流及熱輻射效應,建立了水溫預測模型。
目前對水體溫度的研究多集中在湖泊、水庫等大型水體或流動水體,對養殖池塘水體的研究較少。而對池塘水溫預測的研究多數基于熱力學特征模型研究,變量因子較多,實際應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擬從武漢市實際資料出發,以面積在0.2~1.0 hm2的池塘為研究對象,監測池塘中水體溫度的氣象變化規律,并基于自回歸分析構建預測模型,為湖北省池塘水溫預報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資料
1.1.1 水溫數據 江蘇省無線電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ZQZ水溫觀測設備觀測的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東西湖區有代表性地點面積在0.2~1.0 hm2的池塘水溫分層觀測數據(30、60、100、150 cm),數據記錄頻率1 h/次,精度0.1 ℃。
1.1.2 自動站數據 來自武漢區域自動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氣溫要素的日數據,包括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
1.2 方法
以武漢精養魚池觀測所得3年逐小時水溫作為研究數據,分析不同層次水溫與氣象要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得出水溫的變化規律;采用逐步回歸的數理統計方法分析氣象要素與水溫之間的關系,研究分層水溫預報模型,并用武漢和荊州數據對模型進行驗證。
2 溫度預報預測模型
水溫是淡水魚正常生長所需要的重要條件,大部分魚類都需要一定的水溫來進行正常的發育和繁殖。對漁業來說,水溫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6,7]。
2.1 水溫分布特點
由于水溫各個月份的分布狀況區別不大,以2010年5月水溫觀測數據為例,分析30、60、100、150 cm深度水溫與天氣條件、氣溫以及深度間的關系,研究池塘水溫的分布規律。圖1是月平均氣溫與不同層次的月平均水溫的比較,由圖1可知,不同層次的月平均水溫分布曲線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其最低值均出現在上午6時左右,最高值出現在下午16時以后,月平均水溫最高值為30 cm水層,為24.5 ℃;月平均水溫最低值為150 cm水層,為22.3 ℃。從變化幅度上看,30、60、100、150 cm水層月平均水溫及氣溫的日變化幅度分別為2.2、1.6、0.9、0.2和6.9 ℃。表明氣溫變化幅度比水溫變化幅度大,水溫變化幅度隨層次加深而減小,30 cm水層的水溫受氣溫影響較大。這主要是由于水的容積熱容量較大,水體在白天受熱期間可吸收并儲存大量熱量,而在夜間冷卻期間將儲存的熱量釋放出來所造成的。
由于30 cm深度水溫受氣溫影響比較明顯,分析了2010年5月30 cm水層月平均水溫與月平均氣溫變化規律。30 cm水層最低溫度出現在上午7時,為22.5 ℃;最高溫度出現在下午17時,為24.5 ℃。氣溫最低值為上午6時,為18.2 ℃;最高值為中午14時,為25.0 ℃。表明30 cm水層水溫隨氣溫變化而變化,但明顯有滯后發生,其池深度水層也有類似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水體的熱容量大、水面的蒸發以及熱量在水中傳導需要時間造成的。
3 結論
本研究通過水質在線儀觀測的分層水溫和氣象資料,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面積在0.2~1.0 hm2池塘的分層水溫變化規律,建立了不同層次的水溫預報模型,結果如下:
1)確定了水溫三大特點:①水溫層次越深,日變化越小,30 cm水層的水溫較易受到氣溫影響;②水溫隨氣溫變化而變化,但明顯有滯后;③不同天氣條件下水溫變化幅度不同,陰天變化較小。
2)建立了不同層次水體溫度的預報預測模型并通過了模型檢驗,水體溫度的預報預測模型R2均在0.8以上,擬合效果良好。相同天氣和水深條件下,最高水溫的模擬效果普遍要差于最低水溫和平均水溫;相同預報內容和水深條件下,陰天水溫的模擬效果普遍要差于晴天水溫和多云水溫。
參考文獻:
[1] 葉守澤,夏 軍,郭生練,等.水庫水環境模擬與評價[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4.
[2] 雒文生,宋星原.水環境分析及預測[M].武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出版社,2000.
[3] 鄧 云,李 嘉,李克鋒,等.紫平鋪水庫水溫預測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3,34(9):50-52.
[4] 張元奎,耿孝同.春季煙威漁場水溫均值預報[J].海洋預報,1996(2):77-80.
[5] 許桂水,王東方,陳鐵帥.水溫及其預報方法初探[J].工科數學,2002(1):17-22.
[6] 錢小蓉.水庫水溫預測模型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20(3):134-140.
[7] 杜堯東.廣州地區冬季魚塘水溫特征及其預測預報[J].生態學雜志,2004,23(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