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吸引大批開發者涌入,極大地改變了整個行業的市場格局,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開放平臺,希望聚攏產業鏈各方,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產業生態。
目前開放平臺爭奪戰日漸白熱化,無論是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還是人人網、京東、盛大等中堅力量,甚至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都紛紛宣布開放。隨著各大企業在不斷加碼開放平臺上之爭,開放已成為當下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新動力。
目前,各大開放平臺匯集的開發者不在少數。淘寶開放平臺上2012年第三方服務商已達49萬家,工具類應用8000多個;百度開放平臺上已匯聚了超過25萬家的開發者;騰訊開放平臺上,截至今年4月,共有注冊應用40萬,有4萬款已經上線,其中26款應用曾經達到月流水1000萬的規模。
對開發者而言,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推出的開放平臺意味著巨大的掘金機會,同時也降低了創業的門檻。開發者利用開放平臺的用戶、技術、數據、資本、渠道等資源,將自己的想法變為產品,并獲得收益。
騰訊開放平臺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數據接口API,開發者可以通過騰訊旗下的十多個社交平臺開發應用,共享騰訊龐大的用戶信息、好友關系鏈,以此獲得流量與收入。
而百度百度開放平臺包含“百度數據開放平臺”和“百度應用開放平臺”,是基于百度“框計算”最先進的信息技術與服務機制,針對用戶需求,為開發者免費提供的開放式數據分享暨對接平臺。以此,開發者可以將結構化的數據或具體應用直接提交到百度開放后臺,使其同步運行于百度大搜索之中,并以最佳展現形式與最優展現樣式的搜索結果,與數億用戶的需求直接對接。
“百度將在PC和移動端雙向發力,用創新技術扶持創業者和開發者,帶領合作伙伴在移動端‘掘金’。”百度聯盟總經理馬國林表示。
騰訊和百度開放平臺都提供了產品級開放和變現工具,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騰訊是社交關系鏈的開放,百度則更強調技術的開放。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社交體系一直是騰訊核心的競爭力,無論從當年PC的QQ、Qzone,還是到如今手機端的微信和手Q,我們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社交關系鏈,開放平臺就是把這個核心的競爭力、資產向合作伙伴進行有機的開放,讓好的應用可以產生一傳十、十傳百的連鎖口碑效應。”
對國內的數量龐大的各依托平臺生存的中小開發者而言,活下去是首要目標,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要做出好的產品,同時在競爭愈發激烈的App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其中,除了必須的創意外,前者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后者離不開流量的基礎,而百度、騰訊恰好各占其一。
技術的創新和突破,是驅動互聯網發展的核心要素,任何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和產品推陳出新都離不開技術的進步,然而,對中小開發者而言,首先決定產品能否繼續存活反而是用戶和流量,這時就需要開發者做出最合適的取舍。
因此,盡管如今平臺火熱,但作為開發者,需要依據不同平臺的不同資源偏向和開放政策,選出最適合自身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