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我們如何使用移動設備比我們多大程度使用它或者它的普及程度更加有趣。
隨著僅售0.99美元的首款搭載Facebook Home的HTC手機的推出,以及蘋果將推出廉價版iPhone的流言,全球移動化趨勢仍將繼續。
發掘我們如何使用移動設備比我們多大程度使用它或者它的普及程度更加有趣。根據The NPD Group的調查數據,我們最經常使用移動設備的聽筒,不是用它通電話,而是聽音樂,大約56%的智能手機用戶使用設備聽音樂,這比用它看視頻或玩游戲的人要多。
傳統廣播公司正在積極融入移動浪潮,他們開發了一些適合移動設備的app,諸如TuneIn和iHeart,在為本地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訪問的同時,也為無法獲得地面高清信號的用戶提供網絡收聽服務。Twitter已經看到了價值,并制作了Twitter Music頁面,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用戶使用Twitter音樂,也意味著它會擁有數以千萬計的聽眾。
鑒于汽車在廣告界曾被成為“帶輪子的收音機”,移動手機現在是“帶翅膀的超級計算機”。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人們都能聽到他們想聽的。更重要的是,人們不僅能隨時隨地聽音樂,還能收聽來自任何地方的音樂。但是,為何音頻和移動設備如此相配?
音頻無孔不入
移動視頻有更大篇幅,但是移動音頻會有更長時間。(Millward Brown and Dynmnic Logic,“2012廣告反應:移動世界營銷”報告,第10頁)。通常你不會在辦公室或者開車的時候看視頻。即使當你可以投入時間看視頻,在移動設備觀看視頻仍有技術或帶寬的限制。
消極與積極
有時候你在家里卻在工作,而該工作的時候卻沒有,所以音頻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視情況而定。音頻毫不費力的和汽車儀表盤結合,因為它可以在后臺運行而視頻不行。音頻可以隨指令隨意在從前臺切換到后臺,這更是視頻等其他流媒體無法匹敵的。
控制和共同創造
例如,Pandora允許聽眾參與消費的內容。但它仍能帶給聽眾“下一首是什么歌”的未知興奮感,但是預期提高是事實,也許你不知道下一首是什么,但是現在你可以做出很好的猜測,因為所有的消費都是可預期的。音頻同樣允許其創造者通過Facebook、Twitter等分享自己的“站點”。同樣,點播音頻服務如Spotify,允許傳統的創建播放列表呈現現代風味的歌詞、音樂發現服務等,所有的都能共享,所有東西都變得更容易,所有基于音樂的多媒體都能即時共享,變得更簡單。
音頻宜于投放廣告
橫幅廣告無疑是數字廣告的主要部分,但是在移動設備上它們或許并不合適。用戶會不小心點到并不想點的地方,這會導致錯誤的測試結果。而視頻,會遇到外形大小、帶寬等諸多限制。音頻廣告則恰到好處,它像視頻一樣具有創造性,又像橫幅廣告一樣可定位、可衡量,準確來說是介于兩者之間。
免費
隨著在音頻方面投入的廣告越來越多,對消費者來說至少需要有一個免費選擇。據統計,有近64%的受訪者認為免費的網絡內容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音頻廣告數量更少,也不像其他傳播媒介逐一播放廣告,會有更好地用戶體驗。這就是能打開消費者錢包的流媒體音樂。
人們喜歡有多種選擇,而流媒體音頻給他們一個相對整潔的環境來消費音樂。很快的,如果科技巨頭諸如蘋果,Facebook等實施音頻戰略,人們將會有更多選擇。科技巨頭們的威望是無可匹敵的,所以根本用不著擔心正在發展的音頻。如果達爾文是對的,自然進化也是真實的,未來的移動設備可能成為我們手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