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模式的誕生,圍繞其盈利模式是否清晰成熟以及能否在短期內獲得收益等利益相關的問題,必然會展開一場討論。對于社交問答服務來說,距離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還很遙遠。
社交問答網站誕生之初,便受到了眾多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青睞,如其代表性網站Quora一上線便獲得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 Capital 1400萬美元的投資。同時,國內社交問答網站知乎也是在創業之初就獲得了啟明創投、創新工場以及兩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和蔡文勝的聯合A輪投資。
一個新模式的誕生,圍繞其盈利模式是否清晰成熟以及能否在短期內獲得收益等利益相關的問題,必然會展開一場討論。對于社交問答服務來說,距離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還很遙遠。
盈利模式未明
自2009年創立至今,Quora已先后獲得總計達6400萬美元的投資。今年5月,Quora更是宣布公司所有重要用戶數據在過去一年都至少增長了3倍,這其中包括日活躍用戶數(DAU)、月活躍用戶數(MAU)、注冊用戶數以及回答用戶的問題數等。
盡管并不能如實反應網站質量和用戶體驗,但用戶數據的增長卻能直觀地體現出網站當前的發展狀況是否良好,而即便是發展良好且被看作社交問答網站代表的Quora,至今也尚未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Quora的用戶現在達到了數以百萬計,很多的用戶已經看到了在Quora上面可以免費地提供和分享知識。律師和其他行業的專家正在使用Quora來建立自己名聲,并且他們也通過Quora獲得了好處。現在我還不確定公司是否會將此作為盈利點,因為我們現在的重點是促進增長,擴大規模,把盡可能多的人吸引到Quora這個知識共享的平臺上來。”Quora創始人亞當·德安吉洛(Adam D’Angel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隨著Quora等海外問答網站的興起,國內也涌現了一大批類似的網站,如知乎、略曉等。
從2011年1月26日上線至今,知乎已走過了兩年半的歷程,目前,其日活躍用戶達到了60萬,而月活躍用戶則達到了1000萬,短短半年就增長了10倍,而這種高速的增長仍在繼續。
如今,知乎每天產生的優質內容量已經相當于兩個新聞門戶一天的更新量。今年5月,知乎發布了一款全新的資訊類應用——知乎日報,將社區中有價值的內容經過編輯選擇,結合當下熱點推薦給更多用戶。“知乎一直致力于把人們大腦里的知識、經驗、見解搬到互聯網上,讓彼此能夠更好的連接。”知乎創始人周源表示。
同樣,模式與Quora相似的知乎在盈利方面的狀況也與前者類似。而面對外界對于盈利模式的疑問,知乎團隊也一貫以“我們還沒準備好”作為回應。
“目前,知乎還處于內容生產的階段,而盈利模式需等知乎達到信息傳播階段之后,這是屬于第三階段的事情,不能著急。”知乎聯合創始人成遠如是說。
在他看來,未來知乎的盈利模式不會和傳統的企業有太大差別,也是以廣告盈利為主。“在不傷害用戶體驗的版塊上向企業、廣告主收費,通過廣告盈利,但當前知乎最重要的還是積累優質內容、擴大用戶基數。”
有償問答的嘗試
同樣是受Quora的啟發而創立的略曉,雖然在人氣、用戶數據、外界口碑等方面不及知乎,也并未獲得投資,但在盈利模式上的摸索卻比知乎更進一步。
略曉采用小額有償問答的模式,提問者可以通過它將自己想知道的信息、知識提出來,并可以通過現金懸賞的形式,獲得更精準、更高質量的回答和服務。而回答者可以通過回答問題,獲得贊同,同時還能賺取現金。
“讓知識體現價值”是略曉的主旨,在創始人陳碩看來,每一個信息和知識都是有價值的。“用戶在網上分享,光靠興趣并不能持久,而只有給他們帶來名或利才有可能讓他們長期停留在問答網站上,并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分享給不認識的人。”陳碩表示,“如律師、醫生等在網站上做出有價值回答后吸引到現實中客戶,或是分享的內容被編輯看中并整理出書等。因此,有償的小額付費問答就是我們最初想到的方式,就好像你用金錢來交換我的時間和知識。”
但顯然,這種模式并不符合中國網民的行為習慣,人們習慣于在網上免費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信息、資源等。“在當前的中國,泛社會化問答網站想要做有償問答是很困難的,不得不承認,在這一點上,我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陳碩表示,“但不得不強調的是,Internet等同分享,但分享并不等同于免費。”
陳碩承認,略曉最初嘗試的這種小額有償問答的模式情形并不樂觀,因此,他們進行了第二次嘗試——曉站,相當于形成了一個開源的問答網站平臺,企業或個人用戶可以在略曉的平臺下快速建立屬于自己的QA站點。
“曾有很多商家找上門來,如留學、移民等,他們并不愿意在泛社會化的大平臺上去做分享,但卻愿意在我們的平臺下做一個單獨的、垂直的獨立站點,展示自己并與用戶溝通。而這給了我們靈感,曉站就是這么產生的。”陳碩表示。
曉站同時具有小組的社交性和小站的獨立性,既可以作為興趣小組使用,也可以作為建站工具使用,同時還具有提問、回答、評論、付費咨詢等社會化問答的元素。
“從今年年初曉站正式上線至今,已經積累了不少用戶。我們并不會插手曉站的推廣,通常都是曉站主自行推廣,這樣也可節省略曉本身的成本。”陳碩介紹道,“在曉站的首頁,有一塊用戶自定義的廣告區,用戶可以添加任何想添加的廣告,增加自己的收益,而我們則是抽取分層,這也是我們繼早期的有償問答之后,探索的第二條路。”
“目前第二種探索的收益還行,但由于團隊前期的投入,目前收入還沒打平,我們也在繼續努力。”陳碩表示。
盈利之路任重道遠
“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公司的盈利模式會是什么樣子。或許會是廣告,也有可能是通過會員付費的模式,或者是通過專家咨詢模式來增加營收。”亞當·德安吉洛如是說。
在針對問答網站盈利模式的探討中,廣告是最常被人提及的一種形式,而問答網站廣告的魅力在于,用戶在網站上發布或回答的問題、關注的內容必然是他們當前最關心的話題,從中透露大量的廣告信號,而廣告主就可捕捉這些信號,并據此發布有針對性的精準廣告,提高廣告的轉化率。
作為追求高質量內容的問答網站來說,將高質量、有價值的內容當做商品來銷售是非常自然地考量,但并非所有高質量的內容都能引起用戶的購買興趣,一般而言,只有專業性強的、用戶急需的并保證回答準確的才可行,如一些比較著急的法律問題等,而寬泛的知識類問答或是不具備時效性的回答,讓用戶付費的難度就非常大。
“得承認,像我們和知乎這種泛社會化問答網站,想要找到一條真正的盈利之路并不容易。后面會變成什么樣呢?其實也沒人了解。”陳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