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聯通與騰訊合作推出“微信沃”微信專屬SIM卡,有望開啟OTT時代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的破冰之旅。它標志著中國移動互聯網從競爭時代走向合作時代的開始。人們有理由期待,聯通與騰訊、中移動與阿里巴巴、中國電信與百度,形成OTT時代的WINTEL聯盟。實現CT業與IT業的大合作、國企與民企的大合作。這將對中美互聯網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對這件事的含義如何解讀?在我看來,廣東聯通與騰訊合作代表一種產業自覺。第一,它意味著正能量的釋放。在此之前,OTT呈現給人們的,往往是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競爭的一面。其實,在圍繞“微信收費”傳言的負能量大釋放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和政府的有關當事人,一直在反復強調合作共贏。今天,當事人合作共贏的正能量以行動壓倒了起哄看熱鬧者的負能量。第二,它意味著在商言商的勝利。以往的矛盾,如3Q大戰、3B大戰,都是鬧到政府層面、法律層面解決的;而這一次的矛盾,是在做買賣中自然化解的。產業自覺表現為在利益基礎上解決矛盾,而非“功夫在詩外”。第三,它意味著做蛋糕主導了分蛋糕。以往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經常是有利益但合作不起來,甚至導致整個產業鏈做不大(例如IDC產業)。這次合作的特點是在做大蛋糕中,自然將分蛋糕的矛盾消弭于無形。在這點上,中國至少比歐洲有出息(歐洲3G自己把自己掐死了),讓人看到中國人做夢有實現的希望。
廣東聯通與騰訊合作究竟是一個個例,還是代表一種產業和全局的趨勢?現在兩種可能都有,就看當事人對賺錢的敏感程度。其實,騰訊的第一個合作信號,是向中移動發出的。在微信收費風波鬧到高潮時,騰訊向中移動拋出一個橄欖枝,提出在支付和廣告兩個點上合作。讓我解讀,這等于說要給中移動白送100至1000億美元,信令費與此相比小得跟芝麻粒一樣。這么大的西瓜白給沒人要,說明對錢的敏感不夠。廣東聯通與身處廣東的騰訊走到一起,對錢有天然的敏感性,這是合成成功的重要原因。要說的話,還是廣東人實在。另一個合作成功的也是廣東企業,網易與中國電信推出一款OTT產品“叮叮”,將來易信就是一個IT+CT混血形成的ICT。這令我對中國電信另眼相看,說明他聞錢味的水平,已接近了廣東級。江浙人對錢的敏感性也不亞于廣東人,阿里巴巴據稱正在就支付寶與手機捆綁、中小企業信息化、手機話費、PDA終端的服務等,與中移動在談判。中移動如果能在支付上與支付寶走到一起,那將抱一個大金娃娃。北方人對錢的敏感度弱一點。現在唯一剩下的,就是百度了。一位專家猜測,能不能“形成產業鏈基于商業的三分,就看電信與百度了”(因為網易噸位畢竟較小)。如果這一對也成了,中國將進入OTT“三國演義”時代。
從基本面上看,形成中國版“三國演義”型的WINTEL聯盟的概率有多大?這種OTT合作的性質,是CT行業與IT行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跨度的整合。難度是世界級的,因為物種不同,基因不同:但一旦成功,足以推動移動互聯網的改朝換代。別看“微信沃”事小,一旦燎原成全方位合作,釋放的能量將是世界級的。放眼全球,各國電信運營商都在紛紛與互聯網企業進行類似的合作,可見是一個世界性的潮流。無論對電信運營商還是對互聯網企業來說,越早合作越主動。尤其對電信運營商來說,在利潤受到OTT沖擊,而且互聯網企業越來越獨立的情況下,抓住機遇顯得十分重要。雙方一旦能夠形成戰略合作,結果將是在利益分享,風險分擔方面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