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現代化素質教育進程,英語教育也是衡量一個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當代初中英語教學,以提升學生英語語感、語法與詞匯量的掌握與運用為基礎,重點提升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使其成為21世紀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口語;教學策略;口語能力
針對現階段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語教學,貫徹與落實《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大綱,其中對于英語“說”,即口語教學有著明確的闡述,對于推動我國素質化教育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其教學目標,教師應當逐漸地轉變其職能,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構建高效的英語口語教學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最終實現我國素質化教育進程。
一、現階段初中生口語教與學的困境
1.學生不“說”
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課堂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口語教學內容,卻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同時也無法全面性地提升班級內的學生綜合口語能力,其原因便是學生不“說”,常見的現象有:a、英語學困生,其詞匯量、學習興趣、聽說能力等都有著一定的缺失,導致無法參與口語教學過程;b、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口語能力,但卻時常不參與口語的對話交流,導致其口語能力處于中下水平;c、部分學生利用口語對話教學過程中,討論與課堂無關的內容,導致學習效率偏差。綜合上述,正是由于學生的自身原因,導致其不“說”,從而減緩與制約了英語口語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口語能力。
2.教師不“教”
基于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大部分的初中教師著重于學生筆試成績的優異性,反而忽略了未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從“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而言,教師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生命化教育理念,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最終實現其教學課堂與教學目標的本質。然而,基于我國的初中教育發展狀況,大部分的學校其教學發展,依舊處于淺層次的英語新課程改革,以升學考試為主的教學本質,其大大減少了教師對于口語教學的重視,例如:在對待初中英語臨界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完全忽略口語教學。因此,教師應當深入學習與貫徹新課程改革下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全面性地優化現階段教學格局,最終促進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提升。
3.環境不“足”
一個良好的英語口語環境,是一個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口語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伴隨著中小學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性落實,初中教育環境也逐漸地從語數外為主,發展為多元化、素質化、系統化的教學環境,其一定的程度上也縮減了傳統意義上的英語口語環境。然而,其本質是教師對于構建英語口語環境的經驗缺乏與教學惰性,使得學生缺乏一個良好的英語口語環境,導致教學環境、課間環境、家庭環境三者無法融合,無法形成一個系統化的英語口語環境,從而導致現階段的英語口語環境不“足”,使得學生口語能力明顯缺失。
二、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1.深入學習新課改 教師自我定位
基于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口語教學,其本質在于教師要認清當前教學發展局勢,深入學習新課改,領會其精神本質,應當學會整理、總結與探究學生對于口語學習的興趣與話題,從淺層次入手,引導學生能夠參與簡單的口語對話,與之討論與溝通信息,樹立起自我修正、合作完成任務以及擴展其對話情景,使其能夠多樣式的參與,體現生動化、生活化以及自然化的口語教與學,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職能,從而優化現階段的口語教學水平。
2.常見的口語教學方式
(1)科學量化對話,培養口語基礎。針對大部分學生不“說”以及環境不“足”的困境,教師應當采取科學量化對話,利用大量的短篇對話,即切合實際生活、趣味化與感興趣的事情等,進行2~4人為一組的對話練習,一天保證2次。除此,在針對學生科學量化對話訓練時,教師應當加以輔助,隨即抽取2個小組,進行組與組之間的“對抗”,即以中文的形式描述對方組的對話中文內容,從而實現中英文結合的口語交流。經歷一定的時間,學生們的對話多了,同時也感興趣了,也構建了初步的英語口語環境,學生們的口語對話基礎能力顯著提升,更是提升了學生們的英語綜合素養。
(2)創設趣味情境,減少學生焦慮。學生的情感狀態(動機、自信心、焦慮)直接影響語言學習效果,學生焦慮程度適中、動機強、自信心強時更容易習得語言。然而,現階段的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正是由于學生過度焦慮、缺乏自信以及自主探究性學習等狀況,才導致口語教學水平中等以及學生口語能力一般。為此,教師應善于創設趣味情境 減少學生焦慮。
例如:《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春季與天氣的圖片、視頻以及詩歌朗誦等,創設情境,
師: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What are they?
生:春、夏、秋、冬。(教師指著多媒體上春天spring這詞的圖片)
師: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針對學困生以及缺乏自信和過度焦慮的學生提問,通過簡單的問題,讓他們獲得自信、提升學習參與感等)
生:暖和(即完成warm的教學)
利用同樣中英文結合的對話教學summer,fall,winter,hot,cold等,讓學生們對于“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一課有了一定的新知識基礎,從而也構建了一個寬松的對話教學環境。
為了更加深入教學內容以及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結合綜合學情,合理安排分組,幫助部分學生消除過度的焦慮感,利用角色扮演形式,讓小組學生分別扮演4個季節,進行對話的形式,互相介紹季節的天氣情況與適應這個季節的活動。
生:Now, Let’s act. I will ask four students to stand here and act four seasons. Suppose you are one of four seasons. Please introduce your characters. You can say it like this: I’m spring. It’s warm in my season…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堅持與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多樣化的小組活動形式,去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們能夠更加輕松、趣味與自主化地參與語言交流,從而提升語言口語能力。
(3)口語訓練糾錯對策。基于語言技能的學習理論,口語教學應符合深入淺出,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從而讓學生們能夠形成現階段的學習與掌握。在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口語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的教學“無錯、留白、設疑”,讓學生們一方面感受到教學內容的可接受度,另一方面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Walz(1982)指出:如果給予時間與鼓勵,學生可以自行糾正50%到90%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學具備一定的設計性,符合因材施教的本質,讓學生們能夠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地自我發現與糾正錯誤,教師則充當其“輔助”與“主導”教學過程的作用,鼓勵學生進行自行糾正。教師逐漸地深入口語訓練糾錯于教學課堂過程中,同時增加一些必要的專項課,讓學生們進行適度的鞏固訓練,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口語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新課程改革下的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對策研究,是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素質化”、“現代化”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只有提升農村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才能讓他們能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人才競爭,從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韓喜春.淺談英語口語課堂中的教師角色定位[J].新課程(中旬),2012(10)
[2]周燕.淺談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提高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6)
[3]李滇麟.淺談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