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現代文閱讀在大規模教育測試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明顯。在中考中,語文閱讀能力考查,尤其是現代文閱讀試題的題量占了語文試卷的三分之一,分值占了總分的近四分之一。而現代文閱讀與古詩文閱讀的比例大致是二比一或三比一。由此可見,現代文閱讀在我國教育測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關鍵詞】現代文;閱讀;審題
現代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重點,也是難點。教師講的費勁不費勁、透徹不透徹、到位不到位,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果。現代文考查的內容也傾向于反映社會熱點、焦點,也貼近學生的生活,表現人們精神生活的狀態,涉及到親情、友情、愛情等以及面對人生的不同態度、感悟等等。現代文考查的重點不僅僅是書中的基礎知識,更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測試。在此,我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淺談一下幾點看法:
一、通讀全文,把握主旨
文章的每一個段,每一句話都是為了表達文章的中心服務,都歸根于文章的主旨。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平常的閱讀中,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文章,給文章每段標上段序,歸納段意或找出中心句。其次要把握關鍵句。在文章中,表現作者立場觀點的議論性的句子,抒發作者情感的抒情性的句子,承上啟下連接上下文的句子,在文章開頭或結尾獨立成段的句子等等都要反復閱讀,做到心中有數,意思明確。文章的主旨往往隱含在其中。所以,在閱讀之前,不要急著就去做題,而是做到速讀與精讀的結合。第一遍讀文章要做到速度快,重點是把握文章體裁,對文章的大概內容了解,歸納主旨。然后是精讀。精讀前我認為最好是帶著問題閱讀文章。這樣,目的明確,知道問的是什么,要回答什么,能及時的抓住文章里與問題密切相關的信息,從而節省時間,以便更快更準確發掘答案。第三,要圈點勾畫。對各段的中心句,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要進行圈點勾畫,尤其要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的關鍵點。通過尋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然后帶著問題找到需要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他們往往是答案所在。接著再來重點理解和分析,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問題要求用文中原話回答的,就直接用原話回答,如果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原話作答的,我們就可以選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就是挖掘出文中隱含的信息和深層含義然后作答。注意,就是答案不在本句或本段,可采取“就近”原則,即先在上下句或上下段找尋,如找不到,再擴展到稍遠一段尋找答案。
二、準確審題,找到訣竅
準確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目,把握題目要求,即包括和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要答題,審題是第一步,是關鍵。題目提示了答題的范圍,規定了答題的角度,提供了答題的思路。題目中往往提示了答案在文中的位置,甚至是限定了某個句子或段落。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回答區域,細心、認真揣摩上下文,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就在文章中能找到。而現代文閱讀中多數的題目是主觀題,故要站在“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么答什么,要回答的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另外,要弄清楚試題中常用的術語。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論證方法、論證方式、描寫方法等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往往是因為沒有搞清楚常用術語而答錯題。如問表達方式,卻用修辭方法或者是說明方法中的一些內容回答,因此而失分,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是無謂的失分了。掌握了這些知識,再加上正確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學生才能學得輕松,有興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加練習,熟能生巧
再好的方法、技巧,如果沒有相當數量的練習作為手段,也會前功盡棄。只有在不斷地練習、反復的做題過程中把技巧、方法反復運用,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才能面對各種問題迎刃而解。現代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才會真正的提高。在訓練做題時,對學生要有明確的要求,我倡導八字原則,即“每題必做,每問必答”。首先,有利于學生面對難題不退縮,不回避,養成良好的攻堅克難的習慣。以前,大多數學生做題,回答問題,簡單的都答,沒有什么問題,稍有難度的,交空白卷,或者倆問答一問。提出這條原則后,學生都盡自己最大的理解回答問題。在不斷地練習中,他們慢慢養成了不回避,不退縮的答題習慣,答案的正確率也越來越高。當然,在開始的時候,學生很不適應,總是出現隨意找答案,或者應付的。可是,在回答問題時,問他們答案與問題的聯系是什么的時候,他們無言以對。那就耐心的讓他再做,反復的訓練,找到為什么。其次,能更好把答案與問題聯系起來。不知道問題問的是什么,就難以回答,所以,問什么是他們面對問題時的第一想法。對問題把握清楚了,就是作答了。每個問題都必須回答,迫使學生去閱讀,一遍不懂,讀兩遍,兩遍不懂,讀三遍,在反反復復的閱讀中找到他們認為最準確的答案。也許在開始的時候,閱讀的速度,做題的速度很慢,但經過不斷的訓練,各種能力提升上來。學生的信心也不斷地得到提高,現代文閱讀也不會讓他們“談虎色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