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回顧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歷史,以及中學生物理競賽的意義,結合物理競賽的一些實際情況簡要分析了在物理競賽培訓中發揮學生的潛力,挖掘物理人才的潛能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競賽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物理競賽;人才;培養
一、中學生物理競賽概括的回顧
中學生物理競賽分為預賽、復賽和決賽三個階段進行,預賽和復賽由各省、市、自治區物理學會和省市競賽委員會組織,在預賽中成績優秀的學生由地市縣推薦參加復賽,復賽分為理論和實驗,理論部分滿分為160分實驗40分。決賽由全國競賽委員會組織,預賽、復賽和決賽的理論命題由全國競賽委員會組織,以確保預賽的群眾性和復賽、決賽的選拔性,各省通過復賽選出一、二、三等獎,從一等獎中選出代表組成省隊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隨著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預賽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增加決賽名額的呼聲越來越高,全國決賽的規模也逐年增大,頭一屆都是100人左右,2007年是180人,2008年擴大到210人,但是決賽人數占初賽人數的比例卻在逐年降低,從1984年的大約1/560到2011年的大約1/1730,通過層層選拔從280名選手中選出六分之一選手作為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集訓隊,由集訓隊通過培訓,選出8名亞洲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選手和5名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選手組隊代表中國隊參加亞洲和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30年來,為了保證物理競賽的透明、公開、公正和競賽的高水平,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在出題、保密、名額分配、理論和實驗方面命題的規范制訂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此項賽事對物理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二、開發物理競賽的意義
物理是一門基礎科學,從物理競賽的舉辦情況來看,我國非常重視物理競賽,錢三強在北京市第一屆非物理類專業物理競賽授獎大會的賀詞中曾說“許多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是物理學,有一些技術部門甚至從物理學發展出來的,比如有了電磁學的研究才發展出電機工業和無線電工業,有了固體物理的研究才發展出半導體和微電子工業”,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都具有較為深厚的數學物理基礎,因為許多新技術是物理學和技術科學的交叉的結果。為了適應科技發展與祖國建設的需要,他們應是知識面廣、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的有效高物理素質人才。物理競賽的開展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激情,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物理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物理學水平,從而達到培養高質量物理人才的目地。
三、競賽中人才的培養
在學生時代,許多優秀學生對于物理有濃厚的興趣并且表現出特殊的學習才能,書本上的物理知識范圍和深度難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鑒于這種情況,物理競賽就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但是在日益白熱化的競賽熱潮背后,難免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競賽發展雖然日益繁榮但是為何諾貝爾獎還是那么遠?教師到底應該如何發揮學生的特長、大膽改革積極引導學生進一步提高競賽水平、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1.發揮整體優勢、培養優秀學生
物理競賽所要求的范圍遠遠超過國家教委制定的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要能在競賽中取勝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要求之外,還必須開展培養優秀學生的教學。統觀各個院校的物理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從物理課開課起選出優等生單獨設置課程,二是物理課程進行中后期利用課余時間選出優等生開設第二課堂進行教學。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發揮整體優勢,優化組織工作。在重視擴大學生知識領域的同時激發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物理是一門基于客觀實際又建立在一些抽象概念上的學科,很多物理知識需要做深刻的理解,不僅要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學生在競賽訓練時必須進行獨立思考,在這一過程中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發現新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必須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做必要的指導要強調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動眼、還要動腦、動手盡量發揮人體感覺器官的作用。獨立思考更重要的是在于理解。因此要邊閱讀、邊畫圖、邊寫公式,邊進行思考,以便形成清晰的物理圖景。
3.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習的成效,不僅需要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投入,也需要興趣、意志、情感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積極參與,這兩方面的因素對物理競賽人才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競賽的學生雖然在智力因素方面有諸多優勢,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就一定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物理競賽學生雖然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佼佼者,但是這些優等生在一起學習也有其弱點就是優等生好勝心、嫉妒心較強,比較容易與自己相當的同學攀比,在他們心里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很容易成為學習的阻力,因此競賽的輔導教師應該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態,可以通過體育活動、課后交流學習經驗等不同的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使他們形成一個學習生活的緊密聯系、和諧互助的學習小分隊,這對物理競賽人才的培養無疑是百利無一害的。
參考文獻:
[1]劉國民.《淺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物理教師.2002
[2]吳秀文,李康偉.《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的回顧和展望》[J].物理通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