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通過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思維角度,從而根據(jù)高中學生的思維開發(fā)特點和批判性思維的特征,有效的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訓練,才能更好的展現(xiàn)物理教學體系。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策略
隨著高中生年紀的增長和知識的逐步加深,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逐漸成熟,在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學生通常喜歡用批判的眼光觀察周邊的事情,喜歡事物的尋求究竟,并不局限于教科書的內容和書本上原有結論。高中生之所以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會出現(xiàn)公式化、教條化的錯誤,歸結于高中生對事物不成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此文根據(jù)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在新課實施的過程中提出了以下幾點操作方法。
1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需要從高中物理教學抓起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是不能正確理解物理的概念、定律以及不能使其系統(tǒng)化。物理概念是人們在腦中所反映出來的客觀性的物理共同屬性和本質,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形式,是觀察、實驗和物理思維的最終產物。物理規(guī)律反映了物理運動中各種因素的根本聯(lián)系,它是通過觀察實驗、物理思維和數(shù)學推理的最終產物。顯而易見,物理思維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將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
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知識之前,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的關于物理的經驗知識,在他們的頭腦中并不是完全一無所知的。但這些經驗知識并不是全部正確的,許多經驗都只是片面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比方說,學生會覺得摩擦力對于物體運動總是起到阻礙作用的,重的物體下降速度遠遠快于輕的物體等等,這些經驗都會嚴重的干擾了正確的去理解物理概念。我們應當幫助學生消除這一系列的障礙,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
在物理的學習過程里面,我們會接觸很多的公式,從表面上看它們似乎是“獨立的”沒有關聯(lián)性的。公式多對于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點,因為他們無法分清這些公式的異同之處。能夠將物理知識系統(tǒng)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的方式。當系統(tǒng)化的物理知識在學生腦中根深蒂固以后,更多的公式就只剩下幾個核心的公式了,其余的都可通過核心公式進行推導而得。例如,高中力學方面的知識是能量守恒和動量定律所推導的。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當不停思考物理知識的起源以及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能夠消除概念障礙,做到使知識系統(tǒng)化。利用對形成過程的反思,以便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對于知識系統(tǒng)化有利。需要有意識的在物理教學上培養(yǎng)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維,因為這個過程是批判性思維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智力技能的關鍵。
2發(fā)展高中物理教育的批判性思維性教學策略
2.1利用提問的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培訓批判性思維的技能是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構建概念的含義,學生與未知世界的連接中介是教師的提問。3C模型是應用批判性思維形成概念的模式。 3C模式是指:內容,批判性思維技能概念。將內容、概念和批判性思維技能,三者之間的關系結合在一起稱為3C。學生在內容方面的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練習,制定一個概念框架。批判性思維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組建基本內容的規(guī)則和概念,還能夠培養(yǎng)抽象的心智技能。它是為了幫助學生對內容了解的一組特殊的心理行為,而不是簡單的提問或超出固定的思維模式。
2.2通過研究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嘗試訓練將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綜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取合適的研究課題,從研究的過程中能夠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是研究性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所著重注意的是對所學知識、經驗的可靠程度和對于合理的批判性思維的思考探索。比方說,在研究摩擦力作用問題的時候,讓學生對于摩擦力作功的情況進行思考,再對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情況做出進一步的思考。在研究碰撞問題的時候,需要讓學生研究碰撞產生的原因、規(guī)律、類型,以及怎樣從給定的碰撞中選出現(xiàn)實的碰撞情況和具有怎樣選擇標準。
在學生自主的研究性學習中,探索知識經驗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逐漸指引學生能夠用挑剔的眼光去分析審查合并或重組知識,進行自我批判式的提問尋找缺點,自覺的調整思維,做到思維批判性的體現(xiàn)方式。學生通過批判能夠加深對知識正確性的認知,能夠真正的增強批判精神的了解。
總之,國外如今對于批判性思維的教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為批判性思維課程獨立開展,另一種是與單科教育相互結合。倘若我們開展獨立的批判性思維課程,不光是學生的負擔,也使學校的教學壓力增大,與實行的教育減負互相沖突。所以,應在物理教學中進行滲透,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劉德儒.論批判性思維的意義和內涵[M].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10(1)
[2]朱鐵成.物理思維的批判性、范疇及其培養(yǎng)[J].物理教師,2004(2)
[3]王冬明,陳彥國.試論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形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