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談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有效的教學方法,總結和使用“四步教學法”,煥發德育課的活力。
【關鍵詞】激發;中職德育課活力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生源要比普通高中的學生差一些,在授課時就容易出現學生厭學等現象。如何提高職業中專德育課教學的實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擺在我們德育課教師面前的一個突出課題。那么,如何煥發出德育課的活力呢?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通過事例、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創設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進行的動力,是獲取知識的向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就會產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提高學習效率有促進作用。職業中專的德育課,知識內容比較多,面比較廣泛,許多基本理論觀點具有理論性和抽象性,很難培養學生的情感、興趣和價值觀。但運用提問、分析、討論事例和案例題等方式教學可以創設情境,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應多方面接觸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一般說來,職業學校德育課每周為兩節課,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的機會相對較少,有時兩年下來,教師就有可能叫不出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名字。眾所周知,德育課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重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果不接觸,不深入了解學生,又怎能做到理論真正與實踐相結合,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用來分析解決現實中所碰到的問題呢?因此,我與他們利用課余及晚值班等時間談心,下象棋,打乒乓球等活動增進友誼,溝通與了解。在課堂上,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增強學生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把課堂變成一個啟迪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的場所,讓學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學氣氛中上好德育課。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積極為學生創造展開想象的環境,設置激發想象的問題,以激勵學生合理想象,從而拓寬學生思維領域,進而培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
職業中專德育課教材里有大量的事例分析題、案例分析題,學生分析有很大困難。多年來我總結了“四步分析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一步,先將事例讀兩遍。第二步,分析這個事例說了個誰?講了個什么事?就像分析課文中小短文那樣進行分析。第三步,回答課后問題,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第四步,談對學習和分析事例后的認識、感想和啟示。回答第四步試題的問題我又分兩種類型來解決。第一種類型是成功的事例,比如課文中的模范人物孔繁森、王進喜、亨利、甘地、海倫等。我們的感想,認識和啟發就是向他們學習,我們也要成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第二種類型是失敗的事例,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反著去做,也就是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做,要吸取失敗的經驗,感想和啟發是我們要成功,不能失敗。以上四步分析我給起了個名字叫“雷澤民四步法”。正是這個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分析了大量試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講:“我寧愿教給你們一個方法,不愿講三道題。”方法掌握了,一輩子都可以用,三道題講完了,過了幾天就忘記了。正是這個方法的使用,使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取得了很大實效。
作為職業中專德育教師的我們必須積極,自覺,大膽的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學生要逐步形成平等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成就意識的同時,由于社會行為市場化,價值化的泛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金錢至上”等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思想也開始蔓延,這是極其有害的。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堅持個人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防止將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絕對化,提倡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克服腐朽思想的侵蝕,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實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