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層教學能令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關注個性的特點不再讓學習成為學生的桎梏和負擔。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的“教學最優化理論”也認為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教師和學生花費最少時間和精力就能獲得最好教學效果的方案。本文將結合筆者一線教學經驗和研究來談談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有效應用分層教學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評價分層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的學生分別完成三、四、五級目標。可見,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新課程標準規定了不同的層次要求。但是令人忽略的一點是,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能力也是千差萬別的。這樣,分層教學手段就應運而生了。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能把學生科學的分層小組,群體之間的類似性質使得該組學生無論在對知識的理解還是相互學習中都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和提高。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和研究所得來談談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
一、分層教學理念及其優勢簡述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古已有之,我國古代就有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的成語。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分層教育理論,如教育家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就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就該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經過對分層教學法一段時間的研究,本人發現分層教學法能夠與素質教育理念相結合去改善“一刀切”“機器人”的傳統教導思想,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每個學生潛在的智力充分發展其個性。
二、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運用之途徑解析
1.教學主體分層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全面覆蓋
許多教師錯誤的把分層教學法等同于給學生“分好壞”。的確,我們在對教學參與者也就是學生進行分層時還是主要以學習水平作為最重要的評價標準,但這并不是對英語差生的歧視與怠慢而是強調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如果我們不分受教育者能力的強弱,一股腦的進行相同層次的教育勢必會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基礎較差的同學跟不上節奏的問題。但筆者認為,教學中的分層不應出現基礎知識傳授領域,分層教學出現在提高階段更有利于英語教學。針對這點,本人把我們班級的學生共分為三組,分別為提高組(A)、 進步組(B)及基礎鞏固組(C)并制定不同教學目的。
2.教學過程分層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層層推進
授課階段的分層應建立在基礎知識講授后的鞏固或提高階段。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的分層教學應是機動且靈活的,在大的分類背景不動下針對學生對不同知識單元理解及吸收的不同靈活的變化組別的人員構成。比如A組學生不但要求全部掌握每一節課的全部教學內容,教師還應著重對學生學習英語習慣的培養及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B組的學生力求掌握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力求能綜合運用新舊知識點,注重培養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而C組學生則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為主要課堂教學目標。
3.作業分層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鞏固
作業不僅是檢測與衡量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測評手段更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與查漏補缺的重要途徑。作業的布置一直被教師認為是老大難問題,太過基礎使得A層次學生得不到實質提高,太難或普通使得B層次學生及C層次學生難以應對。因此,在布置作業時筆者認為,可以讓A組學生做一些專題型練習。B組學生可對課本原文進行縮寫來逐步培養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C層次更要注重基礎做一些抄寫、熟記知識點的作業來鞏固學習成果。
4.評價分層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公平測評
最后,評價分層最具有實際意義。目前我們的評價標準大多以考試成績為主而缺乏針對性在考核階段開展分層評價無意是一項新的嘗試,比如我們可將總成績分為卷面成績、達成各小組基礎目標情況、課堂參與程度,分為為6∶2∶2。這種鼓勵性質的評價標準可捕捉到學生細小的進步,增強學生自信心,既肯定了進步也指出了不足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三、結語
分層教學理念對各層次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課后作業及評價標準,使得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相應的學習成果。教師通過分層教學法合理的安排了教學內容,這種從教學方法自身的創新上來看也是對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與挑戰。那分層教學法也存在一些弊病,可能會對一些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嚴重打擊。教師應在實施分層教學法時注意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朱崇梅.英語課實施分層教學的思考.[J].教學研究,2011( 3)
[3]張明堂.分層教學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改創新,2012
[4]席玉虎.初中英語專項訓練閱讀理解(八年級)[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