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標對課堂教學實現實效性的要求,也是實現課堂教學優質化的必然渠道。小學科學課作為一門探究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更需要教師把課堂教學內容與大自然、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使課堂充滿親切感和自主學習的感覺。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通過研究,能調動更多的教師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使小學科學課變得豐富多彩。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教師貫徹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必然要求。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旨在培養小學生基礎科學素養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實踐性、開放性、生活化的特點。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不應只停留在教會學生“是什么”的階段,而應該通過教師的啟發性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小學科學課程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性和實踐性更加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興趣情感特點、已有知識經驗等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的,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關注學生的興趣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尊重小學生的自主體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便要充分相信學生,教師要創造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主體驗學習。例如在講授“植物的一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置身于自然中,引導學生感受校園花草樹木的生長特點,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栽種一種植物,長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做好記錄。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原本枯燥的知識變成了豐富實踐體驗,不僅豐富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感知,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正確選擇教學方式
教學無定法,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時切忌盲目追新求異,教學方式的選擇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內容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講授法教學時要注意啟發性。例如在學習“食物包裝上的信息”一課時,由于小學生缺乏相關的知識基礎,盲目讓學生自主探究起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時教師運用傳統講授法反而更有效果,但“講授法”不是“滿堂灌”,而是要有啟發性,教師可以從蛋白質、熱量等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信息入手,設置由淺入深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性思考。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自主探究學習。例如,在“哪杯水多”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直接向學生引入量筒等液體測量工具不易于被學生接受,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探究性活動來引導學生一步步自己發現。教師一開始向學生展示杯子相同但水位不同、然后是杯子不同水位相同、然后是杯子和水位都不同,讓學生觀察說出哪杯水多,通過難度的增加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最后教師向學生介紹量筒等策略液體的工具,并引導學生將剛才的觀察通過量筒檢驗看是否正確。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性認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過程活動化
小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分組協作完成,將教學過程活動化,不僅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在任務解決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在分組教學時要注意分組的合理性、任務的針對性、過程的有序性、總結的及時性,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發揮指導和輔助作用。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直觀性、多樣性、新穎性的特點,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教師創設虛擬情境,使抽象的科學知識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直觀感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講授“卵石的形成”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課件,模擬河流奔流而下沖刷石塊,形成卵石的過程,向學生展示上游河流、中游河流、下游河流及水中石塊的不同形態,提出問題,“大家仔細觀察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石塊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差異?”“通過觀察,大家說說卵石是怎樣形成的?”。模擬情景的再現給學生以直觀感知,并能快速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通過教師有啟發性的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從而使課堂教學產生良好效果。
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養成科學習慣至關重要,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既是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同時,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久艱辛的過程,需要廣大教師的長期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姜扣兵.基于新形勢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半月,2013年第9期
作者簡介:
劉格林,男,(1966.10~),柳河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1998年畢業于海龍師范學校,同年七月分配到柳河縣實驗學校任教至今,從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