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傳統教學中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仍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改革實驗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實驗教學改革;研究性學習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變得尤為重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提高創新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開展創新教育仍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教學中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仍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改革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思維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創新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而更重要的是能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對中學生來說,頭腦中舊的表象很不少,展現書本知識發生發展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在目前中學物理教學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教學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思維空間,就很難談得上創新思維的培養。要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視設計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以相應的創新思維的熏陶,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歸納、類比等手段提出種種假設或猜想,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假設或猜想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重視在教學中再現前人是如何創造、發明的,讓學生在前人走過的軌跡上,經歷成功和失敗的磨礪,體會創造成功的喜悅。例如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牛頓三大定律,各種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的過程等內容中突出科學創新思維的教育,并逐步滲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極限的方法、控制變量的方法等,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學會根據現象或事實進行科學推理的方法,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加深對研究方法的領悟,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認識和創造能力。
二、改革實驗教學,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
當前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著只重視簡單的操作練習。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方法到表格設計都是按照規定好的步驟的方法進行實驗,教師很少去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學生在實驗中只是依葫蘆畫瓢,根本不能領會實驗的原理和思想。因此必須培養改革實驗教學的方法。
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參的安排,進行一些創新設計,如可以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通過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的對學生中的標新立異的方法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想和獨立地思考,并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科學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進上步發展
創新教學的構成要素是研究性、主體性、發展性、歸納性等,這就要求在實施教學方法創新的同時,用“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研究性學習就是根據這一需要設置新的課程計劃,具有典型的創新教育輻射功能。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周圍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常有查閱資料、實驗操作、走訪專家、社會調查等。
結合中學物理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所有的課題研究,首要的一步就是收集信息資料。有的從圖書館獲取資料,有的從網上獲取信息,有的采訪專家,有的通過實驗獲取數據。第二步處理信息資料?;蜃鞒鼋y計,或制成圖表。第三步是加工信息資料。因此研究性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和加工信息資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例如一位參與過研究性學習的同學談到:研究性學習是個人興趣、個性特長最好發展的方式,完全是一種自主創造性的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作為基礎教育的物理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物理學科的特點,遵循認知規律,盡力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盡力為學生營造創新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創新,愿我們用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為培養更多的創造型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