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中學知識構建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知識深入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過于注重應試教學,強化意識形態上的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學成果上產生了一定弊端。落后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教學設計的需要,本文就職業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了分析,力求總結多方經驗,構建完善的教學方法創新體系。
【關鍵詞】中學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語文是中學知識構建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教育對中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相對于普通中學而言,開展職業專業的語文教育有其獨特的意義。職業中學是學校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徑。我們應該認清語文教育中的優勢和弊端,從而取長補短,最終捕捉到一個良好的職業語文教育方法。
一、語文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中職教育教學正處于改革時期,陳舊的教學方法被創新方法所代替。“文化課服從于專業課”是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話題。中職語文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知識中的一門基礎理論學科,又是一門應用實用性學科,可以說語文素養的水平高低將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語文學科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對學生來說,語文相比其他學科更具有趣味性。在職業中學的語文教學中,以文言文部分為例,所蘊含的思想會給人很大啟發。中學生正處于思想發展活躍的時期,文學給他們帶來的是更廣闊的世界。例如,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學生們可以學習到古人熱愛生活、淡雅悠然的生活態度,從詩詞之中體會更多的人生哲理。這些內容對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豁達的生活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這正是語文教育對學生心理上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中職語文的教學課本中,所有的范文都經過教學大綱的嚴格甄選和審核,教材范文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文學佳作,從這方面來說,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美的語言受到熏陶,從而達到提升審美、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中職語文教育所存在的弊端
(一)中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匱乏
雖然,語文所關聯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語言、造詞、用句,但學生們的學習基礎依然薄弱,缺乏應有的興趣。現今,中職招生的底線較低,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所下降。大部分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都得不到提高。很多學生進入職業學校的目的過于簡單,只求獲得生計之所長,這是非常不明智的。職業教育決不能脫離全面的文化知識而存在,對語文文化知識的深入必須要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起。
(二)教學目標設計不合理
目前,各個中學所學教材統一,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的教材沒有區別,教材設計中沒有切實體現中職學校專業與文化的協調地位和專業類別的不同要求。無論是旅游管理還是機電一體化等專業職業課程,語文教師的教學計劃、側重目標都相同,這樣的方式不能很好的適應時代要求。
(三)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中職教育專業課程的地位不可忽視,但學校存在著主觀控制的問題,校方人為的降低對文化課的要求,當專業教學計劃與語文教學相沖突的時候,忽視文化課的學習是非常不可取的方法。學校的不重視,會導致學生和家長對語文的輕視加重。
三、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傳統的中職語文教育課堂教學多采用“填鴨式”教學,這種方法效果微弱,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都得不到培養,自信心不足會使學生的學習目標難以堅持。中學職業語文教學的方法創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正確解讀中職語文教育的內涵
中職語文教育的切入點是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職語文教學的“專業化”指的是語文教育中各方面能力的養成。語文是一項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為提高學生綜合職業技能和全面素質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中職語文教育和其他普通中學教學意義從本質上并無區別,但是中學職業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學生的知識滲透應當符合切身利益。中學職業語文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立體化組建,另一個方面也要實現科學教育全面發展的目標。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方法創新
在日常的學習中,師生之間能否形成和諧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決定課堂效果的重要部分。在對教材的解析中,教師應以文本內容為中心,向各個學習知識點進行輻射。在對課文佳作的欣賞和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分析教材中所體現的人文思想,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引導。同時,在這個基礎上,要對文章所表達的知識點進行擴展,可以將中職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充實,加入文學研究過程中來。這樣的做法,不但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更對專業的知識深入起到了一定作用。
教師在對文學作品進行課堂講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趣味性這個要點,讓學生們感覺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所在,才能在保持授課有趣靈活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入社會知識,增加語文教學的時代感。只有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才能最終獲得教學上的重大突破。
例如,在教師講授語文范文《紅樓夢》中的黛玉進賈府這一段課程時,綜合學生的專業是機電專業學生,可結合學生專業,設計制作賈府的居住方位圖。而對于所學專業為烹飪的學生,也可以多多研習一些《紅樓夢》中的食譜、菜譜,從中感受賈府奢華生活下的另類含義。
(三)加強語文實訓活動的開展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設計中,聽、說、讀、寫、背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課程。語文課程的設計毫無新意,語文課沒有得到過走出課堂的機會。對于職業中學而言,用人單位考慮的更多是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單純校園里“紙上談兵”的教學設計是不行的。長時間以來,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欠缺使得語文教育流于表面。部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社會經驗稀少的學生不明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例如,在對寫作說明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對說明文的理解不夠清晰,了解到這種情況,我特別組織了一些實踐活動。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中,我帶他們參觀了一些較為便利的旅游景點,景點之中的說明文短小精湛,此時講解更富有實際意義,學生們果然很快就讀懂了這其中的要點所在。該方法可以應用到各個專業,烹飪的學生可以了解一些食譜,機電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多分析一些機械說明,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參觀一些管理機構,這些活動即把語文教學滲入其中,又給各個專業的學生帶來了實際的專業教學意義。
(四)完善考核制度
單純的采取試卷考核的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針對中職學生這種情況,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方面發展。不同考核的專業學生所側重的考核項目有所不同。理論基礎和文化知識必不可少,例如,在旅游管理中,要將口語放在首要地位,重點考核口語表達 及寫作方面的知識,而機電方面可稍加放松,從而形成一套合理的考核方式,保證學生的個性發展。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學的方法尚有不足之處需要彌補,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起來,盡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方位、人性化的評價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使語文學習達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目標,為中學職業學生的社會發展、就業指向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程麗麗.探索適應高職特色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J].北京城市學院2005(01)
[2]計強論.“多元互動”自主學習模式[J].當代教育學2005(19)
[3]杜鵑.中職語文的誤區及改革策略[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0(27)
[4]黎桃.中職語文教學應考慮的問題職業教育研究[J].基礎教學研究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