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要抓住課本,并注重細節,把課本上沒有的比較零散的知識要積累起來,學會做筆記。對于典型的物理模型不能僅僅做到是知道,要了解它的各種變化,拿到一道物理題,先要努力嘗試,把題目的條件都轉化為關系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及時總結物理學習方面的問題方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思考
在物理教學中關鍵是抓課本!這是最根本的方法,課本上講的基礎只有非常熟悉,你才可以不為習題而煩惱,現在初中的教材編得很簡單,把課本上的東西弄通透不難的,這樣你做起來才會順利。理科的題目都一樣,理解比較重要,要多做題,但是看一眼就知道答案的那種就不要做了,浪費時間。
做題要注重細節,把課本上沒有的比較零散的知識要積累起來,學會做筆記。做物理大題的時候,要注意思路清晰,每一步式子都要是原始的式子。比如說動能定理,你用到這一定理的時候,要把形式寫成課本上一樣的形式,不要把他改成另一種形式后寫上去,那樣可能對于你自己比較好理解。其實初中物理大題都是一個思路,那就是結合幾個大的定理反復使用,你只要把課本上的基本式子記牢,一切問題會迎刃而解。
對于典型的物理模型不能僅僅做到是知道,要了解它的各種變化,這里以電磁感應中線框模型中的安培力為例,希望能從中得到啟示。F=NBIL I=E/R E=NBLV 則:F=N2B2L2V/R。這個幾個式子根據題目能有哪些變化呢?
線框是單匝還是N匝,有些題目是N匝,這是很容易忽略的。對于磁感應強度,可能是勻強,可能隨時間變化(線性的或非線性),可能隨位移變化。長度注意是位于磁場中的有效切割長度,并且在有些題目中切割長度不斷變化。對于電阻,是不變,還是隨運動過程改變。對于速度,要特別注意框相對磁場的速度,所以在有些情況下可寫成V1-V2。對于感應電動勢E,要從它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是動生電動勢,還是感生電動勢,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對于最后一種情況應該說是難點,就要多積累物理模型,這種題往往是一個力作用于導體,并且磁感應強度不斷變化,可以從能量角度進行分析。
當你對這個物理模型能掌握到這個程度,就不用擔心題目怎么變化了,因為題目在變化時無非是從這些角度入手,怎樣才能掌握到這個程度呢?兩個字——做題。就我個人而言,能把電磁感應框類模型掌握到這個程度,是在做了三四十道此類問題后總結出來的。再舉一例,也是考慮到你可能還沒學到電磁感應這一章節,以受力分析為例,我這里舉一個常見模型:一個物體放在斜面上,則在下列情況斜面對地面的壓力?會有哪些變化呢——是否有施加外力作用于物體,這個外力是水平,沿斜面向上(下),豎直?物體是靜止,還是具有加速度?斜面是否光滑?這些都將導致答案的不同。但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都需要用到整體法與隔離法。所以,在強調做大量題重要性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方法的總結,這是建立在做題的基礎上的。
拿到一道物理題,先要努力嘗試,把題目的條件都轉化為關系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如果這樣還做不出,為了保證效率,應該看答案而不是就苦想,看答案要注意用到了什么方法,哪一個關鍵式子是自己沒想到的,看完答案,要自己再推一遍,這樣印象深刻。但是花的時間會比較多,這就要求切記不要浮躁,做懂一道題比你做三道題但卻都沒弄懂效率高得多。當然,過幾天后要從做這題,出現又不會做的情況很正常,因為有些方法的確實不好掌握,有些隱含條件確實不好挖掘,但只要通過重做,你加深的不僅是這道題的理解,也許是一類題,你可以把題目難到你的關鍵點記錄到你的筆記本。當你對待一道題到了如此的認真程度,下次再碰到類似題目,你一定能把握這道題的關鍵。
另外,關于物理學習方面的問題時還應總結一些方法。不懂的題與概念一定要多交流。如果基礎不好則要讀課本,考試中是可能從書本中找幾句話考你的。構建知識框架,每章涉及到哪些定律物理量,這些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以及本章的典型問題(如靜電場這一章包括物體在電場中的平衡,加速,偏轉以及靜電場與功能關系這四種,針對這每一種都能出大量的題)。善于總結解決典型問題所運到的方法,如解決功能關系要抓住高度與速度的變化。
還有新課程中,學生開始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想,正如有的學生所說的,如何學習比學習什么更重要。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讓學生爭論,雙方碰撞,各自找論點、找證據,讓學生在爭論中掌握知識,學會科學的思維能力。更多的學生在綜合實踐課里學會了怎樣成立課題組,怎樣利用因特網、圖書館檢索資料,怎樣搞社會調查。觀察生活、了解社會的觀念正日益受到同學們的喜愛。新教材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在教材立體化的方向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而克服了“書本中心”的傾向。各章節都提供了相關的網站,引導教師和學生利用互聯網進一步拓展學習渠道和領域。
新教材的實驗特別多,充分利用實驗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物理的積極性。眾所周知像我們這種學校的實驗器材少的可憐,許多實驗無法進行,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我們想盡辦法,充分利用生活的現有器材自制實驗儀器,有的讓學生自制,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有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例講“光的傳播”這一節,在學生對光的傳播做出各種猜想,我向學生介紹講臺上現有的各種器材(盡量多帶)請同學們思考來證明你的猜想的實驗方案,或列舉生活中的現象,上講臺后,先讓那位學生介紹他用哪些器材,做怎樣的實驗,想說明什么問題,這樣同學們都很熱烈響應,積極參與,收到較好的效果。但這只能對通校學生而對于住宿班的同學來說就相當困難了。
要交給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但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么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總之, 新課標義務教育實驗教材,按照新的時代要求和素質教育理念,力圖體現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適應現階段教師和學生的需要,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一套嶄新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實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