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進入到中學教學實施階段,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目標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原有的應試教學被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取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了教學課堂的主角,這就需要優化中學物理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本論文針對新課改環境下中學物理優化課堂教學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措施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一改應試教學的傳統模式,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相比較于其他學科,物理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但是,由于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首先將學生的情緒帶動起來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課堂情境的感染下,對于物理教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就會將學生的主動意識激發起來,以提升物理學習效果。
一、中學物理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按照新的課程教學標準,中學物理的課程理念是要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上實現優化,以及在課堂結構設計上的優化。傳統的中學物理教學模式,從形式上來講是單一的,教師講課,學生被動地聽課,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令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壓力感,甚至于會因恐懼而出現心理上的排斥感。物理學具有應用性的特點,所以如果僅僅強調物理理論知識的教學而缺少實驗操作的配合,就很難于使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產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鑒于初中學生具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那么,就要迎合中學生的這一特點,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創設適當的情境,以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二、根據中學生的特點設計物理教學思路
物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中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那么,就可以將中學物理的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的有關現象相結合,充分地發揮中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從生活的角度體驗物理學的奧秘,從而激發起中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并且還會主動地對于生活中所接觸的各種問題運用物理學知識來思考。
在參加婚禮的時候,會有很多顏色鮮艷的氣球來增添喜慶的氣氛。一些淘氣的小孩子會將氣球拿來玩,或者是拋向空中,或者是把氣球放在地上踩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飄蕩在空中的氣球在下落的時候,并不是自由落體運動,其運動狀態也毫無規律可循,而是在空氣中以曲線的方式飄飄蕩蕩。這種現象就可以用中學物理知識來解釋。充滿了氣體而膨脹的氣球由于體積膨脹而飄蕩在空中,隨著流動的空氣運動著。如果此時將氣球中的氣放掉,就會發現氣球在空氣中會迅速移動,但是也不是呈直線狀態的。這是由于經過了氣體膨脹之后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也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出現擺動的現象,從而運動方向也發生了不斷變化。此外,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當課程內容講到這里的時候,物理教師還可以請中學生再舉出一些生活中與本課內容相關的例子。當物理知識的奧秘與我們身邊所熟悉的事情相聯系的時候,就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并積極地思考問題,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根據中學物理學課堂內容設計課堂結構
中學生總是對于新奇的事物產生要一探究竟的欲望,那么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就要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設計,以使學生產生新鮮感。物理教師對于課堂教學計劃的設計講究層次遞進、脈絡清晰,從而使整個的課堂圍繞著一個教學主題展開,其目的就是使學生對于本課的物理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夠對于所學到的知識加以延伸。這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情境中產生認知,一旦學生從觀念意識上接受了物理課堂環境,就會將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起來,激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
在“太陽能”的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首先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課堂教學主題內容:“哪位同學的家里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請舉手?”然后,教師就會請家里有安裝熱水器的同學描述一下熱水器的外形以及安裝的樣式。當這位同學回答完問題之后,物理教師繼續提問:“那么,同學們有誰知道太陽能的工作原理呢?”這一問題對于中學生來講顯然是存在著一定的深度的,但是并不會因此而令他們為難。此時,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及所具備的物理學知識,對于太陽能的原理進行描述性回答。教師按照學生回答問題的傾向分為兩個討論小組,針對有關天陽能的常識性問題展開辯論。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加深對于有關物理知識的理解。
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學生們進行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由于在整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起到的是教學引導的作用,所以教師在安排學生討論的時候,要適時地掌握時間的進度,還要注意學生討論的話題不可以離開教學主題,將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合理分配。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物理課堂教學
現在很多學校都已經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初中物理在進行課堂教學中,更為注重物理的實驗性,如果將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實驗采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不但能夠節省課堂教學時間,而且會將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起來。多媒體技術是學生的最愛,并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文圖并茂并具有動態畫面的物理情境,比如,對于現場無法實施的物理實驗可以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模擬現場實驗,讓學生產生形象感知,并展開思維想象力,以配合教師完成物理課堂教學內容。
在學習“磁場”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進行現場實驗,拿出兩個磁鐵和一些碎小的磁鐵細末,現場進行實驗,證明正負極,以及磁場的概念。但是,對于發生磁場現象所產生的狀態卻無法描述。利用多媒體,用動態的模擬畫面,則可以讓學生清晰地感覺到其狀態以及形成的過程。有關磁場的形成原理,可以引申到物理發展歷史當中。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個社會發展史,而物理原理的形成也要經過一代又一代物理物理學家的努力。針對這方面的內容,物理教師可以多方面地搜集資料,并有針對性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講解,以加深中學生對于磁場的概念,了解磁場形成的原理和過程的理解。
此外,在新的課程標準改革的過程中,物理教學結合計算機輔助,可以擺脫學生的機械式的記憶,取而代之的是積極地圍繞著物理教師的教學內容展開探索、分析,并因此而形成認知,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問題。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如果結合學生自身的特性來設計,已經成為了提高中學物理教學質量,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目標,既提高了中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讓學生能夠感知物理的存在,深刻體會物理所帶給學生的興趣和新鮮感,從而激發起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創建情景模式以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輔助多媒體教學,將中學物理教學帶入一個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郭成.試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及其設計的策略[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2)
[2]高青蘭.論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
[3]郭仲華,粟亞輝.論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12)
[4]馬憲春,周速,劉巍.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辨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簡介:
高偉,性別:男,出生年月:1980年5月,職稱:中教一級,單位:內蒙古烏海市第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