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班級管理工作也是學校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保證學校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那么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形成,也就是對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的考驗,也是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的關鍵。下面我就班級管理“五步曲”工作方法談一談:
一、進學生門
通常我們采用家長來學校校訪和電話聯系了解學生的情況,如今的學生家長都忙于工作,校訪等形式已不太適合采用。但我覺得如果老師能親自去學生家了解情況,會比電話等方式好一些。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了解甚少,家長對老師的了解只是道聽途說或從孩子的交談中得到的,老師和學生家長的接觸的機會不多,那么老師上門了解情況,讓他們了解你,理解你,進而支持我的工作。同時學生和學生家長也會有一種親切感,那么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多抽出時間去上門“拜訪”,即“進學生門”。
二、知學生事
通過“進學生門”,接下來就要了解學生的有關具體情況,即“知學生事”。進一步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有:①學生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性的)。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以前的學習成績的好壞,在校的表現情況如何,是否有厭學情緒)。③學生的交際圈(學生平時都和哪些學生來往密切,哪些是學生學習上的伙伴等)。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庭成員,是誰監護學生的學習生活,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監護,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或有離異現象,家里的經濟狀況如何等)。那么這些對老師平時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好處,老師也會采取一些相應的促使來教育學生。
三、解學生憂
通過老師平時的細心觀察和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是否有懈怠、煩躁不安、孤僻等心理,那么,老師就要和學生心平氣和的交心,了解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如:是否有厭學情緒,學習方法是否得當等)。老師了解了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憂”,那么就要尋思著去“解”,讓學生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把沉重的思想包袱放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只要努力做了,結果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最起碼自己的心里是踏實的,這時心里也會變得舒坦一些,也就會對得起老師和家長平日的教導與教育,關鍵是通過老師的了解,及時要和代課老師溝通,針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制訂一些學習計劃和目標,找一些適合學生個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把包袱式的學習變成一種樂趣,不要讓學生感到校園是束縛自己生活的精神枷鎖。
四、幫學生學
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思想包袱和精神壓力,我覺得還是在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基礎上產生的厭學情緒和不得當的學習方法,那么就導致最終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老師這時就要及時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要幫助學生尋找一些有效的玄學方法,就像七年級語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男孩父親對孩子的鼓勵,只要你走出了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達要到的地方,你的心里就會有一種喜悅感,讓學生會分解困難和解決困難,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名人事跡,他們大多都在惡劣的環境及家境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五、暖學生心
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老師應該扮演怎樣一個角色呢?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讓老師真摯的愛在改變角色和學生的敬重中體現出來。“暖”其實就是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它是一位優秀班主任老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素養,它是班主任老師進行教育活動的前提,又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感情基礎。老師要做學生校園里的嚴師,家里的“慈母”,校外的朋友。學校是學生成長、學習、生活的樂園,老師的教導有方會受到學生的敬重,每當學生犯了錯誤,要用嚴厲、和藹可親的態度去進行說服教育,讓學生能在認識自己錯誤的同時感到心服口服;“良言一句三冬暖”,每當上學前母親一句暖人心的叮囑,會使學生學習的信心倍增。“天氣涼了,多添一些衣服,注意自己的身體,這樣學習才會有保障”,同樣老師這一句暖人心的話語會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同時學生的煩惱事、煩心事也需要一個起訴的對象,這時老師就要充當學生的知心朋友,要繼心的去聆聽,學生才會敞開心扉,來談吐自己的所需、所求和理想,以及埋藏在心底深處的秘密,老師和學生來做一對“知己”。
總之,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老師是很不容易的,那么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時時處處要為學生著想,每當學生那開心的笑容展現在我的面前時我的心里總是甜滋滋的。眼看著許多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驕人的成績,這是我也會感到驕傲和自豪,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同時能為教育事業做出一點貢獻我也會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