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述位理論
主位(theme/T)和述位(rheme/R)這兩個概念由布拉格學派的創始人馬泰修斯提出。以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理論接受并發展了馬泰修斯所提出的這一理論。
1.1 定義
主位往往是句子的第一個成分,說明談話的主題,因此,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對象或基礎;述位則是圍繞主題所說的話,是對主位的敘述、描寫或說明,往往是話語的核心內容。在一般情況下,主位通常傳遞交際雙方已經熟悉,或有所耳聞的內容,即已知信息;述位則通常傳達受話者未知的信息,即新信息。
例1:The duke (T) / has given my aunt the teapot (R).
1.2主位的分類
根據主位自身的組成成分,可以將其分為:簡式主位,多重主位和句式主位。
1.2.1 簡式主位:指句子中的主位成分只體現一種元功能,是一個獨立的整體,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功能單位。簡式主位通常由一個名詞詞組、副詞詞組或介詞詞組體現,也可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組體現。
例2:The little girl (T) / gave her neighbor a present .
例3: With sobs and tears (T) / he sorted out those of largest size.
1.2.2 多重主位:是由多種功能成分構成的主位。它總是含有一個表示概念功能的成分,另外,還可能含有表示語篇或人際功能的成分。如果這三種功能成分都出現在同一個主位中,其排列順序為“語篇成分+人際成分+概念成分”。語篇成分又由三部分構成:連續成分,如yes, no, well, oh, now等;結構成分,如and, so, but等;連接成分,如therefore, in other words等。人際成份包括情態成分和稱呼成分,前者如maybe,surely等;后者如Ann,ladies and gentlemen等。概念成分又被稱為主題成分,它一般是多重主位結構中的最后一個組成成分。
例4:On the other hand (T1) maybe (T2) on a weekday (T3) / it would be less crowded.T1 是語篇成分,T2 是人際成分,T3 是概念成分。
1.2.3 句式主位:當一個句子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句(呈并列關系或主從關系時),首先出現的整個小句構成主位,因而稱其為句式主位。而小句內部還可以再進行主、述位分析,如:
例5:If I (T2) // were you (R2), (T1)/ I wouldn’t do that way. (R1)
2主位推進模式
絕大多數語篇都是由兩個以上句子組成的。所謂的主位推進模式,是指在組句成篇的過程中,各句的主位與主位之間,述位與述位之間,這一句的主位或述位與其它句子的主位或述位之間按照一定的規律不斷聯系變換,語篇中的句子主位相互銜接,向前推進,形成一定的語篇層次。本文參照各家之說,舉例說明主位推進模式中最常見的四種。
2.1平行型
又被稱為主位同一型或放射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
例6: I (T1) / have an awareness of the other’s feelings and thoughts (R1), and I (T2) / experience something of the core of that person (R2). [2] T1==T2
2.2集中型
又被稱為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
例7: Love (T1) / means that I know the person I love (R1). I’m (T2) / aware of the many sides of the other person ___ not just the beautiful side but also the limitations, inconsistencies and faults (R2). [2] R1==R2
2.3 延續型
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與后一句的主位相同。
例8:Love (T1) / means making a commitment to the person I love (R1). This commitment (T2) / does not mean surrendering our total selves to each other (R2); …[2] T2==R1
2.4 交叉型
前一句的主位與后一句的述位相同。
例9:The play (T1) / was interesting (R1), but I (T2) / didn’t enjoy it (R2). T1==R2
3主位推進模式選擇以及其與英語寫作教學的關系
3.1不同體裁的文章在主位推進模式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
大學英語中常見的寫作體裁不外乎三種:敘述類、描寫類和論述類,而最近幾年出現的作文要求往往是幾種體裁的結合,這更使得主位推進模式的選擇變得復雜多樣,所以本文只是以段落為單位進行簡單的分析。
3.1.1 敘述類:以敘述類體裁為主的文章多用主位同一的推進模式,因為敘述類的目的是講述發生在某人身上的事件或某一事件的發生的過程,這一目的使人或事件充當了這一段落的主位。
3.1.2 描述類:描述類體裁文章的目的是描寫說明事物的特點、性能或是描述某種操作的程序或解釋某些抽象的概念。在描寫事物時,要求段落內句子間聯系密切、緊緊相扣,而段落的展開模式一般是從一般到特殊,信息分配原則往往是已知信息出現在句子前部,新信息出現在句子后部,上句提到的新信息就是下一步需要深化的已知信息,在深化時又引出新信息。如此周而復始、步步深入、逐步完善,因此延續型推進模式多用于此。
3.1.3 論述類:論述類段落的目的是具體說明、闡述作者對某一現象的觀點、看法,也多用延續型推進模式。
3.2多種主位推進模式相結合
我們知道不同體裁的文章側重于使用不同的主位推進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在文章中出現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如為使文章連貫、自然,主位同一模式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部分;延續型,集中型等推進模式多出現在文章中間,也就是文章主體部分;跳躍主位(主位跳躍相同)模式則多出現在文章末尾。當然,我們在寫作時不一定要遵循這些規律,模式的選擇要根據不同文章的具體要求有所取舍。同時,在實際的語篇生成過程中,各類語篇并不是單純沿用某一種主位推進模式,因為人類的思維以及語言的復雜性決定了按照單一模式向前推進的語篇很少,一個完整的語篇,它的主位推進模式必然呈現為幾種模式的混合使用,以此構成語篇中的復合主位推進模式。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熟悉并有意識把各種主位推進模式結合起來,多種主位推進模式的綜合運用能使文章主題鮮明,中心突出,既銜接自然又連貫暢通,并更加符合英、美人的表達和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