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心理活動是思維活動,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是培養各種能力的基礎,是掌握知識的關鍵。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既傳授知識又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本文就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方法與途徑闡述如下。
一、會讀書、會觀察實驗,養成思考習慣,形成縝密思維能力
教師要教會學生讀書,學生在讀書時要通讀教材內容,精讀重點句子,思考關鍵字詞句的內涵與外沿,做到在讀書中思考。如同素異形現象的教學要求同學讀書時找出“同”在何處;“異”在何處?同學通過思考可以得以下分析: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教師要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的實驗特點,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要教會學生會觀察,勤思考。如在用FeSO4制Fe (OH)2的實驗中,教師設計了如下一組遞進式問題。①要求形式觀察此實驗與其它試管試驗做法不同點是什么?②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③此實驗說明什么?④由此推理Fe 2+的化學性質。
又如,在苯的結構教學中,通過①苯與甲烷、乙烯、乙炔燃燒現象的比較;②苯不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的實驗;③苯環鍵角,鍵長相同的事實引導討論,得出苯環結構為的結論。教師要充分挖掘實驗的“思考”功能,讓學生會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培養學生的縝密的思維能力。
二、精心設問、激活思維,提高思維發散性
課堂設問要避免“判別性”與“敘述性”思維能力低的設問。這些設問的基本模式為:“是不是?”“是什么?”等,這些問題的回答只需復述,不能有效地訓練思維能力。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敘理性”“發散性”問題。即應多問“為什么”?“還有什么”?這些問題的回答要先說明“是什么”,這需要記憶、敘述事實。其次是回答理由,進行比較再推理,這些問題的回答訓練了記憶力、表達力、比較、歸納推理等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精心設計問題,讓問題充滿了興趣和挑戰性,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解答問題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思維的發散性。例,教師在鈉的性質中設計了下列一組題目:①鈉與水反應的現象是什么?(敘述性設問,涉及到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②說明產生此現象的原因(說明理由為敘理性設問,聯系到鈉的熔點、密度、與水反應的產物,涉及到歸納、推理能力。)③哪些物質與水反應有類似情況?(發散性設問,涉及到金屬活動順序表,涉及推理、發散思維能力。)④鈉與CuSO4、Fe(OH)3溶液作用的現象與產物是什么?鈉與鹽反應的規律是什么?(發散性設問,涉及到歸納、推理、發散、創造等思維能力。)作為教師一定要精心設問,使學生的學習處于一種求知欲極旺盛的情況下,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思維,提高思維的發散性。
三、一題多解、多變:拓展思維,提高思維敏捷性
在習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和啟發學生能一題多解、多變,做到多角度、多層次入手去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能有效的拓展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與創造性。如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燃燒,得CO、CO2、H2O的總質量為27.6克,若水的質量為10.8克,則CO的質量為( )
(A)1.4克 (B)2.2克
(C)4.4克 (D)2.2—4.4克之間
這道題,我采取由同學自己準備,第二天在黑板上由同學講解自己的解法,其它同學評價對否來討論此題的教法。通過討論同學提出了此題有:①代數式法;②差量法;③平均式量“十字”相乘法;④極端值的“十字”相乘法;⑤線段法等五種解法。
一題多解、多變能極大地調動同學的積極性,有效地訓練思維能力。教師要有意識的多編寫這類的習題,鼓勵同學積極探討,盡可能多、盡可能簡的尋找解題方法,以拓展思維,提高思維敏捷性。
四、鼓勵大膽質疑、創新;深化思維,提高思維批判能力
學而應思,思則生疑。教師要鼓勵同學積極探索,對教材、教師的講解大膽質疑,如在習題的講解中,我經常在介紹我的解題方法后,讓同學對此方法充分討論評頭論足、讓同學思考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和更簡單的方法?經常同學會提出一些更好的方法和更簡單的方法,許多是我沒有考慮到的。當然學生的質疑產生有的想法可能超出教師的想法外,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表現,教師應積極鼓勵和與學生認真討論。對學生錯誤的質疑,教師不能嘲笑打擊,而要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找出合理的因素是哪些,錯誤的原因是什么?不論如何,都應充分表揚學生能積極思維。盡量營造出一個寬松、和諧、平等、科學討論問題的氛圍,以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深化其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五、學會歸納總結、做到有序思維
每一教學單元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將知識結成網、形成體,使零散的知識有序化、系統化,以利于知識的儲存、記憶和溝通。這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生只有經過自己整理、歸納和總結知識,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廣闊的知識基礎上,在使用時能廣泛聯想、有序思維。使思維更靈活、深刻、開拓、敏捷。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思維能力培養這個龍頭,必然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