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帶來了中學各學科教學的大變化,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成為了教師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的要求。當前,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與學生一起創新物理實驗的理論與實踐改革。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改革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實驗思想落后
初中物理實驗是以物理規律為基本原則,但是少數教師沒有明確實驗教學思想,沒有重視實驗課,不注重實驗教學的效果性。在有的演示實驗中,教師對學生的實驗學習觀察不仔細,不能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而學生的實驗預習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導致他們在實驗課上不能正確了解實驗目的,也不能認真地運用實驗器材。并且,還有的初中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實驗的觀察、分析、結論,實驗思想的探討太形式化,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實驗質量不高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對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及積極實踐性要求較高,但是很多學生學習不積極,其主體性地位沒有得到重視。甚至是在分組實驗中,教師都是事先把所有的實驗過程都預設好了,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的安排來探索實驗過程,這些實驗以驗證性的居多。驗證性的物理實驗教學大多數都是從問題探討出發,通過對原理、結論和實驗證明的驗證來實施教學計劃。盡管這樣的實驗安排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也便于教師掌控好實驗教學進度,但是學生這些機械式地跟隨著教師的思維去操作實驗,會壓抑他們的學生熱情,不能對實驗產生強烈興趣,也無法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另外,這些實驗教學方式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缺乏自主實驗能力,難以去真正思考,也不能很好地進行實驗觀察與研究。這樣的實驗教學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理論與實踐脫離
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沒有很好地找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要想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實驗創新能力,那么就需要讓他們具備較好的理論基礎。扎實的理論基礎是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不過,對實驗理論的忽視讓初中生的物理實驗學生效果大打折扣。實驗理論需要實驗過程的驗證,不能把握好這個要點,就不能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也不能讓學生講實驗理論與實驗實踐科學聯系起來。這是值得物理教師們深刻反思的問題。
二、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實驗改革與創新
(一)創新實驗方法
初中物理實驗改革離不開實驗方法的創新,而實驗方法的創新又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頭戲。因而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具備豐富的實驗能力。教師應該在實驗教學中不停地反思教學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革不科學的實驗方法,以便于提高實驗效果。教師應該保留那些好的物理實驗方法,在實驗方法創新中以科學原理為依據,根據學生的物理認知進行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要重視對實驗器材的革新,實驗操作應該以簡便、直觀為主,力圖最大限度達到實驗效果。以光的折射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在演示光通過水或者玻璃折射到空氣的實驗時,不能只按照傳統的光具盤來進行操作實驗,因為光具備結構復雜,學生難以較好的運用它來做實驗。實驗中的部分問題需要說明,而且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不能很好的觀察實驗現象。教師可以制作一個不怕水的光源,用正面帶有刻度的長方形水槽使光源在水中移動,讓學生清楚觀察光在水中折射入空氣時的相關現象。這種簡易的創新實驗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現象。
(二)改革實驗形式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兩種:一是教師課堂演示實驗,二是學生分組實驗(或者課外實驗)。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實踐能力,就應該創新實驗教學形式。即以學生分組實驗為主,同時注重課外實驗操作。以液體蒸發吸熱教學為例,教師根據教材來做實驗。具體來說,就是在課前準備好一些裝有酒精的試劑瓶,指導學生在手背上涂上酒精,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液體蒸發吸熱的物理感覺。另外,教學要重視課外實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一些簡易的課外小實驗?;蛟S這些課外實驗有一些難度,但是教師可以把這些實驗引入課題進行演示,使學生物理實驗中學到更多的物理知識。
(三)延伸實驗空間
物理實驗的地方一般是在教室或者物理實驗室。教師應該把握好初中物理教學現狀,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把物理實驗的理論與實踐和生活聯系起來,認真組織學生進行室外實驗學習。以物體平均速度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把他們進行分組,然后用短跑比賽的方式來測算平均速度,加深學生對物理實驗知識的理解。又例如,在浮力實驗中,教師可以聯系體育教師,讓學生在游泳池一邊上體育課,一邊體驗物理實驗實踐活動。在游泳過程中,感受人體浮力,并通過實驗輔助器材來親自體驗浮力的向上、下降等問題。這樣來拓展實驗空間,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陳華民.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4)
[2]劉建偉.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討論[J].科技資訊,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