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在我國已經大范圍的推行,并且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相比,是一大跨躍。這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樹立與新課程理念想適應的發展性教學觀念。
一、改變教學觀念
對于一個有多年傳統教學經驗的教師來說,根深蒂固的觀念還是很難改變的,但是要適應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就必須得先改變個人的觀念。教師要認真的學習新課改的新的理念,接受培訓,根據前人的做法來改變自己,當然要結合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改變和完善。課改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改變最大的變化就是讓學生參加到課堂中來,積極發表個人見解。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要堅定不移的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堅持引導,把課本的知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傳授,這樣會收到更好的預期的效果。態度決定高度,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學方式的首要變革是教師要改變觀念,接收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觀念,把以前不適應的摒棄,精華部分繼續保留,為探尋到更好的教學方式而服務。
二、既重理論又不輕實踐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都是按部就班,完全惟課本知識是從,教師沒有挑戰權威的勇氣,即使是意識到知識太深,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但是教學過程還是進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過程首先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聯系生活實際,突出學科的實踐性,讓學生在課程上動腦多思,動手多做,開口多說。
實踐的形式是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學習。開展探究性學習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變“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為通過各種“實踐”培養能力的學習方式,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在做中學”“在嘗試中學”“在體驗中學”“在玩中學”等新型的學習方式,扭轉過去那種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領會和學習政治課所倡導的做人道理。老師可以把所要教內容擬成小課題,讓學生去借助網絡或書報收集組織材料、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讓學生去研究教材、發現問題、組織授課;還可以通過演講、討論、錄像、對白、辯論、板報、社區調查等各種形式來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教學實踐”。
三、堅持教學方式多元化,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
教學方式太單一是傳統教學的一大弊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方式要實施多元化,只要是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夠把知識點講明白。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情境教學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情感共鳴作基礎,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愉悅,享受學習的快樂。要善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新課改十分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求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梢哉f,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就是一個舞臺,教師和學生都是這個舞臺上的演員,而學生則應是舞臺上的主角。“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對課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師是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職責。對于中學政治課來講,高中的政治是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循善誘,教給學生一些日常的知識。要積極導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方式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當然對于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只有不斷的完善與改進,才能找出一個適合于改革的方式,也才能適合于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必須真真切切的摒棄過去阻礙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真真正正的接受新課改的要求。
四、既重結論更重過程
結論與過程的關系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關系,把知識看成是認識的結果或是認識的過程和求知方法,這是傳統靜態知識觀和現代動態知識觀的對立?,F代課堂教學應當讓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首先,就知識本身而言,這是思維的產物,智慧的結晶。知識在內容上還包含著深刻的思維和豐富的智慧,在形式上卻是簡單、呆板或現成的結論。傳授知識決不僅僅意味著展示教材上的結論或只是現成認證上的匯聚,而應當重在提示隱含在其中的有豐富內容的思維過程,并引導學生深入到知識的發現或再發現過程中去,惟其如此,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將教材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
其次,就認知活動而言,主要是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過程?,F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科學家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思考、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實際上是排斥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是對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實現認知目標還是情感目標,都要重視過程。通過他們的思維,發揮他們的智慧,才能理解、應用所學知識,才能使他們接受,進而影響人格,形成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
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改革的實施關鍵是教學方式的改革,只有摒棄了傳統的方式,才能真正的找到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能不能改革成功,關鍵又是看教師觀念的轉變,只有觀念轉變了,才能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才能對教學的目標,教學環境和教學管理等進行最大化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