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落實黨中央關于新時期教育任務的有效形式和重大舉措,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現今,高校形勢政策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教學創新方法,以便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創新
形勢與政策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當下時代背景緊密結合的公共必修課,是教會大學生如何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解當下中國社會,它是一門現實感很強的理論課程。同時,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落實黨中央關于新時期教育任務的有效形式和重大舉措,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形勢政策教育,是我們黨一貫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正確地認識形勢和分析政策,對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完成黨和國家的各項任務是極為重要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在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指導學生正確地掌握和分析當前形勢與政策、幫助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和社會主義信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現今,高校形勢政策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教學創新方法,以便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方面。形勢政策的教學模式有待改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形勢政策課程教師采用的是灌輸式的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一些教師認為,形勢政策課程包含的信息很大,而要把這些信息在短時間傳遞給學生,必須采用灌輸的方法。一些教師認為,形勢政策課程具有宣傳相關國家政策的功能,并在這一認識的指導下,將形勢政策課堂變成了單純宣講政策的舞臺。這些都忽視了作為主體學生的主動性,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程理論方面。形勢政策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給部分學生以理論性不強的印象。一些學生聽課后反映,他們在課堂上獲得的只是一些知識的碎片和零散的信息,并不知道形勢政策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分析形勢政策問題的基本思路。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即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知道、不能夠、不善于運用本門課程的理論去分析問題、解釋問題、研究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二: 一是從表面上看,形勢政策課程的基本理論好像確實不如其他“兩課”課程的基本理論那么明顯。二是形勢政策課程教師不太善于挖掘、總結、運用本門課程的理論。形勢政策課程的任務絕非僅僅是信息傳遞,缺乏理論深度的教學也是難以使人信服的。如何構建形勢政策課堂的基本理論是擺在形勢政策課程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二、提高形勢政策課程教學質量的創新方法
(1)改革教學模式。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形勢政策教學的需求。在教學中,應構建一種“以學生為本,啟發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專題講座教學法、主題發言教學法、實踐體驗教學法等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思考。問題教學法在形勢政策課程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問題應該成為形勢政策課堂教學的中心。在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這些都屬于發展中的問題,是有待教師引導學生去探究和思考的。形勢政策課教師不能回避這些問題,否則就落入理論的空談和道德的說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能發揮出來。教師應該精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有爭議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精心備課,從各個角度引導學生討論,從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2)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在理論教學上不斷有新突破。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形勢與政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如何使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在思想認識和整體素質方面有明顯的提高,是我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面對這一挑戰性的課題,我們堅持與時俱進,切實改革教學內容,在理論教學上不斷有新突破,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秀文化培養大學生。
(3)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而且還要發揮校園文化這一重要的載體在形勢與政策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必須與學校有關部門協同工作,幫助、引導大學生在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活動中鍛煉能力,增長才千,受到啟迪。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取多媒體教學方法,精心制作教學課件,有選擇的組織學生收看紀錄片、VCD光盤等電教資料,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看到了大量詳實生動、形象的音像資料,油然而生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無限的自豪感和真誠的熱愛,在此基礎上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課堂演講等,其效果要比單純地課堂講授好,事半功倍。
(4)通過社會實踐、實習使學生了解社會,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參加社會實踐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有效手段,通過社會實踐使課堂與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可以了解未來的工作崗位和工作對象,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從業能力。因此,要大膽探索和建立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新機制,引導學生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筆者在上形勢與政策課時,通過以上方法的實施,學生反映良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到課率在95%以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興趣大大提高。使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參考文獻:
[1]施節敏,孫蘭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
[2]楊建輝.當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0
[3]張德松.創新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思考[J].學術論壇,2006
[4]胡劍.高校形勢政策課教學改革初探[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