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客觀公正的分析找準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引導學困生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提倡在學習中與同學、老師的互動交流,爭取別人的幫助。指導學困生從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習興趣,變枯燥為有趣,變有趣為樂趣,增強求知欲,提高興趣水平,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性格。
【關鍵詞】學困生;原因;解決措施
著名教育專家孟國泰先生曾在一次演講時說“優秀的教師全是差生給培養出來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教師眼里出天才”。這也應了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總會遇到一些學困生,這是由于同一班級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統一的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造成的。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為英語教師要認真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找準解決措施,結合本人的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初中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學生自身的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看,厭學學生一般大多為學困生,他們在成敗歸因上存在障礙,把學習上的失敗歸因于穩定的、不可控制的內部因素,如他們認為自己比別人笨、能力差,于是自暴自棄、對英語學習不求上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把偶爾的成功歸于運氣、試題容易等不穩定外部因素。這種錯誤思想不利于學生發展,更助長了他們在成功面前不知進取、在失敗面前的惰性心理,從而無法激起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焦躁、抑郁、自卑、敵對、偏執等各種心理問題。
二、有外界的因素
學困生無論是在班集體中,還是在家里,都屬于是學習上“弱勢群體”,他們長期生活在缺乏溫暖、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的環境中,心理特別脆弱,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課堂上,他們膽怯、他們害怕,他們不敢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他們不敢積極地大膽的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從而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對于英語這門語言學科,學生少了交流,少了和同學們討論的大環境,試問:他們的英語成績怎么能提高了?
三、學習方法與技巧
有些學習困難學生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很多,每天從早上到校一直到放學回家,大部分時間都拿著英語課本記呀背呀,但結果卻往往事倍功半。比如,有些學生記憶單詞時總是邊讀字母邊記單詞,其結果是單詞都不能記完整。閱讀時,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念,見到生單詞就查字典,結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從而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收效甚微。
在本人多年教學實踐中來看,初中英語學困生大多意志不堅定,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往往表現為退卻,缺少自信,很少獨立思考,學習過程中往往盲目地跟著老師和成績優異學生后面,學習任務要依賴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才能完成。有的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交流互動時,表現為羞于開口,生怕在大家面前出丑,有時學困生也會有表現自己能力的愿望,但機會來時又缺乏自信而放棄。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調整教學方法,做到:
(1)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英語學習得到進步的同時,更多的關注學困生,尊重他們,肯定他們的學習能力,善于發現學生學習中的積極因素,適時的用鼓勵性語言評價他們,使其成為進步的情感動力。
(2)教師更要運用激勵和成功案例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耐心幫助學困生,分析和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困難和不足,使他們及時擺脫困境。教師不妨在班級中找典型的學生,用他們成功事例去教育和感化其他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感。
(3)教師要有信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幫助英語學困生,幫助他們改掉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和懶惰思想。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信心、足夠的耐心。及時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通過表揚和獎勵等正面強化方式,使他們不斷鞏固成績,恢復自信,這是促進學困生轉化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在課堂上除了給學困生創造各種表現機會,養成良好的積極的學習習慣以外,給他們的作業一般不要有能力拔高的題目,一般以最基本、最簡單的題目為好。對于學困生,教師一定要有恒心幫助他們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困生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提倡在學習中與同學、老師的互動交流,爭取別人的幫助。指導學困生從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習興趣,變枯燥為有趣,變有趣為樂趣,增強求知欲,提高興趣水平,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性格。教師要幫助學困生改進英語學習方法,形成穩定、高效、科學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盡早擺脫學困生。最后用《教育觀念的革命》一書中的這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差師眼里才有差生,差師把聰明人當成傻子教,把天才教成庸才;良師眼里只有優生,每一位學生都是天才,良師把每一位學生當作天才來欣賞來培養。”
參考文獻:
[1]黃文源著.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章小英.農村初中英語學習困難生歸因調查報告「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
[3]劉宏武主編.主動參與教學模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