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小學語文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有很多學生對寫作文根本沒有興趣,甚至是一種困擾,感到頭腦一片空白,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迫于應付老師就來個偷梁換柱,胡編亂湊;有的也盡力去寫,但不是陳芝麻爛豆子的,就是語句不通的,沒有一點新鮮的話題,讓人看起來心里總有些別扭和遺憾。就是小學生寫作文走不出的困境。如何幫助小學生走出寫作文的困境,提高作文水平。就此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作文;困境;創新
一、提高學生閱讀量,增加社會生活視野
現在的小學生接觸生活的途徑有很多,他們更多地被網絡所吸引,更多的是抱著其不放,電視及電腦網絡等現代媒體,就是這樣殘酷無情地侵占了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并逐步摧毀了我們傳統的閱讀陣營,讓他們失去了更多的看書的時間和機會,這種種原因造成了學生文本閱讀的欠缺,對社會生活的視野不夠開闊。這樣寫起文章來就顯得知識貧乏,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不清,面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除了搞好課內的閱讀教學,還應該適時地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的美文,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從課外閱讀的世界里獲取更多的精神養分和語言養分,使學生進入真正的閱讀世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強烈向往之情。同時這樣也能讓學生不僅對家庭生活比較熟悉,同時也會加強對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的更多、更深的認識。這樣學生在寫作中就不會再出現那種知識貧乏,對社會生活視野不開闊的現象了。
二、督促學生養成寫作習慣
“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寫作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平時要求學生養成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結合生活實際思考身邊的問題等等。同時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與作文有關的文章,摘錄背誦大量的妙語佳句,要求學生每天在寫完日記后,將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摘抄在日記本中,通過長期的積累,才能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厚起來,才能使學生的作文內容豐富起來,才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所想盡情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都是小學生作文素材的來源和積累的有效方法,也是走上寫作成功道路的關鍵。其實小學生身邊不乏好多耳聞目睹的事。在家里,在學校,在街上,在公共場所,都有一些值得寫的,或是令自己高興,或是令自己憂傷,或是對他人行為的指責、贊揚,或是關注社會的熱點,家鄉的變化等等,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所以只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就會寫出真實生動、有感染力的好作文來。
三、點燃學生勤于寫作文的欲望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也有過小學生時代,能夠充分體會到小學生是非常渴望得到同學的贊許,老師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話,一段文字。小學生的作文功底本來就不好,屢遭寫作的失敗,導致信心更加不足,這時,語文教師應從作文批改和作文范讀中給予學生多一些贊賞式的評價,讓他們也品嘗到寫作成功和快樂,喚起他們的寫作欲望,從而樹立寫作信心。只有當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成功,他們就會全身心進行寫作,樂在其中。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燃起學生寫作熱情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如果能夠盡量挖掘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毫不吝惜地給予贊美之詞,讓學生普遍感受到寫作帶來成功和快樂,從而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作文畏懼感。最后,教師不忘在評語后面寫上“加油,期待你寫得更加精彩”、“期望你在寫作文中施展才華”、“希望你能夠妙筆生花”等鼓勵性語句,以表達自己對他們最大的鼓勵。這些話語看似多余或啰嗦,但卻體現了教師的深切關懷與信任,可以起到溝通、激勵的作用,燃起學生寫作熱情。小學生更需要在寫作上得到精神上的激勵。
四、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最不愿看到的是缺少創意,缺少新鮮感,而這也正是現在小學生的一種通病,現在的學生買的作文書可不算少,但是他們往往懶于自我創新,而是喜歡模仿范文,久而久之,不利于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思維的火花因為步人后塵而漸漸熄滅,觀點陳舊,落入窠臼,面目可憎,毫無新意可言,“讀之有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去力求創新。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的生動,去生動地感受生活。其次,在立意上要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求異思維,在選材上要培養學生善于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在結構上要讓學生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對詞匯的積累,加強對美句、美段、美文的積累和靈活運用,讓學生寫作時言簡意賅,錯落有致,增強文章的語言魅力和藝術感染力。
總之,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督促學生養成寫作習慣,教會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鼓勵學生親歷課外活動,激勵學生勤于寫作的欲望,創新學生寫作方式,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全面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尹伯權.作文課,說難不難[J]. 小學語文教學.2010年17期
[2]黃再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