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領域,多媒體教學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出現。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不斷發展,我們現在所倡導的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就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使用現代教學工具,能夠讓學生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充分體驗,感悟教學內容與教學精髓。對于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也廣泛地運用起來,對此,我們不僅要有一個抽象的認識,更要具體落實到如何更好地使用現代教具、如何應用和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行動中去。
一、多媒體教學方法概述
多媒體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電子投影儀、幻燈片、錄像、光盤、電腦等多媒體教具進行課堂授課,隨著實踐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普及,多媒體計算機已經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使用地位。因此,現在我們所說的多媒體教學,通常是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間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學生們需要樹立起主動參與的意識,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敢于主動體驗,大膽動手嘗試。小學語文課是開啟小學生智慧的一門基礎課,為了更好地展現幫助小學生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使用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該如何使用多媒體教具,如何進行多媒體教學呢?下面進行就此問題做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二、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方法探究
多媒體教學無疑是一種輔助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小學生的特點,通過預先的教學設計,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整合,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豐富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小學生的思維聯想能力,能夠起到良好的課堂整體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教學者,首先要做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之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灌輸知識和傳遞信息,這樣很可能就從早期阻礙了學生的自我能動思維和主觀能動熱情。相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充當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也就是說,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宜多采用直觀性教學,借助生動的語言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盡量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關注教學過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課堂。它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以其直觀、生動、高效的特點,多角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給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增加活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也容易分散,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后,就可以很好地吸引住學生的眼球,通過醒目的圖片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們常常用以讀代講的方法教學,可見,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多媒體在指導學生朗讀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為了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體會感情,在朗讀時,自己充分利用多媒體畫面,指導學生朗讀。如我教《青蛙看海》一課,我先讓學生讓學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變化,明確他們說話語氣的不同,引導學生體會青蛙在松鼠關愛下心情從“失望——興奮——有信心”的變化過程。然后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地讀一讀,最后聽聽畫面中的配音,將自己的語氣和配音進行比較之后,教師再指導、鼓勵學生個別讀、小組讀等,多讀幾遍之后,學生進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讀出感情來了。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可豐富小學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具有觀察力和想象力。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曾說過:“任何的思維,不管它有多么抽象和理論,首先都是從觀察分析開始的”。因而,在學習一件新事物的時候,首先要從新的視角去觀察和體驗它,多媒體教學正是滿足了這種要求。小學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對他們使用多媒體教具所展示的講授內容,讓學生們學會自己觀察,培養觀察洞悉能力,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課堂體驗。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誘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我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問學生:“狐貍饞得直流口水,這里的“直流”一詞,你怎么理解。”一名學生答:“就是一直流的意思。”老師點擊鼠標,出現了狐貍流口水的畫面,又問:“誰還有不同想法?” 一名學生又答:“就是不停地在流。”另一學生邊看畫面邊站起來說:“我覺得就像沒有扭緊的水龍頭在嘩嘩地流。”老師及時表揚了這個學生。可見,學生能有此豐富的想象,和多媒體生動、直觀、形象的畫面是分不開的。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幫助小學生助長記憶
在學習一篇新課文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陌生的字詞和語句,因而首先需要同學們從新的視角去觀察和體驗它,多媒體教學正是滿足了這種要求。小學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對他們使用多媒體教具所展示的帶有圖片或聲音的文章故事內容,讓學生們學會自己觀察,培養觀察洞悉能力,從而助長記憶。比如說,在學習“磊”這個字時,老師可以用三顆小石頭通過動態的電腦作圖,堆成一個正三角的小土堆,而這個小土堆便形象地表現出了“磊”這個字的結構和寫法,小學生借助他們的想象能力,就能深刻而形象地記住這個字。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語文課的學習需要學生們從主觀能動性出發,自己發現、自覺體驗,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通過使用投影儀、幻燈片、錄像、光盤、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具,培養小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啟發他們去探索新知識。只有把多媒體視為一種有效的工具和催化劑,把學生們不僅作為灌輸知識的對象,更讓學生們成為真正的教學主體,讓學生自己通過圖、文、聲、像的結合的方式去體驗語言文字的奧秘和中華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們改變思維角度來探索新問題、新知識,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才能增進他們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為他們將來更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