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中學信息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使用的學習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素養是現代公民生活具備的基本素質,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與讀、寫、算有著同等重要的位置。那么,在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呢?
一、教師要明確什么是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又稱信息素質,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在1974年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信息素養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一個具有信息素養的人,他能夠認識到精確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決策的基礎,確定對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問題,確定潛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檢索方式,從包括基于計算機的和其他的信息源獲取信息,評價信息,組織信息用于實際的應用,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信息。
二、教師要明確信息素養的內容組成
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構成信息素養的諸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并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信息意識在信息素養結構中起著先導的作用,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倫理道德是保證信息素養發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調節器。
①信息意識是人們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認識、觀念和需求的總和。②信息倫理道德是指個體成員在信息獲取、使用、創造和傳播過程中應該遵守一定的倫理規范。③信息知識是指一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信息知識是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④信息能力是指人們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
三、教師要明確信息素養的培養能力要求
對高中學生而言,信息意識方面是學生對信息技術要有持久的學習應用興趣,有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探究學習的強烈愿望。信息道德方面,學生能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在信息知識方面,學生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在信息能力方面,學生要掌握常用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的操作技能,會利用信息源獲取信息,有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培養高學生具有以下能力:①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能熟練使用各種信息的采集工具,編譯工具、發送工具、存儲工具;②獲取信息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主動地多途徑地搜集各種學習資料與信息,能熟練使用閱讀、訪問、參觀、實驗、資料檢索、電子視聽等獲取信息的方法;③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鑒別、篩選、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記憶、表達信息的能力;④創造信息的能力: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靈感思維與發散思維方法,通過比較分析、相關分析,尋找信息生長點,發現與創造新的信息;⑤表達信息的能力:能用恰當的符號把對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信息進行譯碼、編碼與改造,使表達信息的符號簡潔、流暢、鮮明、易懂、富有感染力和個性特色。
四、教師要明確信息素養的培養途徑
(1)注意培養學生信息能力。高中學生的信息能力體現在中學生對計算機和網絡的操作和應用,必須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計算機訓練,必須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基礎。要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的實力,搞好信息環境的建設,對現有的信息設施不斷完善,提高運行能力,為學生的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物質保障,從而保證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形成。
(2)培養學生動手處理信息、形成創造能力和發散性思維。中學生的信息學習比傳統課程更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要讓全體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多視角觀察和多方位探討,進而形成創造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這些能力是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文化后并形成意識和自然需求在學習實踐中表現,是信息素養形成的質標志。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中,化為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素養。
(3)提高學生的其他基礎文化素養?,F代教育需要學生有良好的信息素養 ,而良好的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離開基礎的知識,信息素養的形成就會變為空談。反過來,信息素養在學生各科學習中和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它慢慢地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同時不可忽視基礎文化的學習。
(4)尊重學生個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之間有很多個性化的地方,信息素養形成應該有廣闊的個性空間,多開展一些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和課外活動,組織各項信息技術競賽活動,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走上信息技術專業之路。
總之,對于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人力物力。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為高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奠定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