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即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使得語文課成為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本文將從教學各個環節入手來討論如何建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情景教學
參考2012年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最新修正版我們可知:“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及開放的視野并要求公民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運動現代技術搜集與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即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使得語文課成為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初中語文不僅是其他課程的基礎更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下面筆者將以語文教師的角度談談如何高效授課、快樂學習。
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及教學中存在問題之簡述
初中語文新課程理念有四:第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九年義務階段的語文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第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上更應重視人文思想的熏陶,而實踐性強的特點則要求在語文的學習上不宜刻意追求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性,多重視實踐機會;第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最后,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不斷開闊視野和提高學習效率。從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看來,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如實踐時間少、過于重視背誦及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等問題。下文筆者將從語文課建構細節入手來討論如何提高課堂效率。
二、生動初中語文課堂架構三途徑之解析
1.高效課堂提問環節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
我國宋代著名教育學家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至此方是長進。”提問作為語文課堂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重要環節一直被許多老師忽視,有些老師甚至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將課后問題照抄后再課堂上問同學,許多問題只停留于形式并沒有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本人認為,語文課上的問題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原則:首先,目標要明確。第二,層次要清晰;第三,時機要具有選擇性。最后,提問方式要具有靈活性和誘導性。比如。例如說我在觀摩特級教師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課時,這位教師就提出了“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都知道孔乙己并且魯迅先生最喜歡的就是孔乙己,那他又為什么會喜歡孔乙己呢?如果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主人公的悲劇,那孔乙己又屬于哪種悲劇呢?諸如這樣的引導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令學生形成了“急盼”的心理渴求,加速學生思考速度。
2.高效課中情景教學保障語文學習環環相扣
建構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學生易于接受的新穎的授課方式。語文老生常談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教學了。所謂的情景教學模式就是以直觀的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達的實際事物或者背景,語文這個學科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來看都非常適合實施情景教學。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建構并豐富著學習經驗,實現能力發展與積極情感之間的統一。如我們在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就可以利用投影片來營造一個苦澀的遷移情境,以景抒情的方式更能調動學生情緒,從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
3.課后科學作業實現語文學習專題訓練
傳統的語文知識作業形式過于單一,內容也缺乏靈活性常常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我們更應避免陷入機械重復與單調封閉的誤區,加強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是今后作業布置的發展方向。針對這點筆者認為,作業的內容增加情節續寫的擴寫訓練、句子模仿事例補習訓練、話題作文訓練等。比如我們在學習《木蘭辭》后就可根據課文內容及木蘭的性格把她回家后的事情寫成小短文,這種培養發散思維的作業設計方式更能激發出思想的火花,培養語文能力。總之,對于語文作業的設計無論是以練習形式還是以專題形式都應注重內容的多樣化與形式上的靈活性,為學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間。
三、結語
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建構要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高效提問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多元化教學方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參與程度、靈活性的作業設計令課后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可見,只有重視教育細節才能建構起真正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增懌.論新課程下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1
[2]馮亞平.淺談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吸引力[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4)
[3]張國勤.讓作業成為學生超越自我的平臺[J].現代教學,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