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難,遇到作文課,寫作心里煩。”這是我們農村小學生作文課上存在的普遍現象,農村小學作文水平低,如何解決小學生“心里煩”的問題,是不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費心探究的課題。現筆者就農村小學作文難的成因進行簡要分析,并重點談談小學作文教學。
一、農村小學作文課現狀以及“心里煩”的原因
1.寫作教學的無序性
“寫作教學比之閱讀教學存在系列性不強,沒有很好的寫作教材。由于長期以來對寫作教學的研究不夠,寫作教學一直處于效率低下的狀態……教學缺乏系統性”。我們農村小學寫作教學的研究偏重所謂的教法的研究,強調開頭、結尾、層次段落、排比抒情等,忽視學生學法的研究,忽視學生作文心理的研究,忽視對學生創造能力的關注和培養。再加之作文教材的匱乏,教師在課堂基本是紙上談兵,不去“下水”,也不研究技法、構思,這樣要求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是一件難事。
2.寫作指導上的不當性
對于命題作文,教師總是先根據自己有限的經驗介紹某種表達方式或者結構方式,或念讀一篇范文就成為作文的一種模式。例如:指導學生寫眼睛,就是黑葡萄,臉是鵝蛋……千篇一律,別人寫“趕羊”,教學生就寫“趕牛”出現了雷同作文。另外,為了應試湊齊字數,老師片面強調篇幅,學生作文時就出現反復拼湊、組裝,敷衍成文,編空話、套話、假話,言不由衷,這種做法,消解了學生作文的興趣、激情和真情,使他們對作文產生了厭煩和對抗心理。
3.作文教學中的教條性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有燦爛的文化,在作文教學中適當進行政治的、道德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好的文章,是通過文本不露聲色透射出作者的氣質、人生觀和道德修養。但是,如果作文教學的指導過分強調政治教化或道德教化,那么勢必嚴重擠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自由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不可避免地出現牽強附會的語境表達,這樣將限制孩子的天性、個性、想象力的自由發展,使作文出現空洞的一些空話、套話、大話,顯得文章不自然。
4.作文教學中的淡化性
近年,我們農村小學,每一年的公開課或優質課賽幾乎沒有作文課,老師們因為自己的寫作水平差,從來沒有一篇散文、詩歌、小說在純文學刊物上發表過,明顯表現出自信心的不足,都認為作文課難上、難評,而且不容易見效。所以,大多數教師不愿意在作文教學上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舉辦方也不愿去開展這種沒有把握成功的“觀摩課”。長此以往,作文教學的逐步淡化,小學生寫作普遍下降,令人堪憂。
二、培養學生良好寫作習慣,解決學生作文上的“心里煩”
作文涉及個體知識儲備、個性、個人角度、喜好的語言表達。那么,在學生作文前,怎樣培養、化解他們寫作上的心里煩呢?我認為,教師針對作文題目或作文材料,通過啟發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其中的好的“情景”“意境”中,這是緩解他們心里煩的較好辦法。如:要學生寫春天的自然景色,教師最好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親近大自然,即走向果園、田野、河邊……每到一處除了讓學生自己有順序有重點地仔細觀察大自然的景色外,教師還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引導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可愛,便有了寫作文的欲望和沖動,學生就會變得逐漸樂于寫作了。寫作素材豐富了,每個學生感到有話可說、心里不煩了,沒有畏懼感了,可命題要活,題材要廣、要寬。要改變單憑教師發指令,學生寫作文的做法。應當提倡學生自由命題,多寫放開膽子的作文。如果題目的內容和要求符合學生生活實際,有廣闊的選擇余地,那么學生的“心里煩”也就減輕了。
減輕學生的“心里煩”,還可以及早把題目或寫作要求告訴給學生,把教師的作文教程改變為學生的作文學程。例如: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題《我們的課余生活》,我提前安排一節活動課,這節課要同學們搞一次最開心的活動,必須人人參與,可自由組合。同時,提醒大家盡量要活動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有組織、有程序地進行。活動結束后要求人人都把今天的活動過程寫下來,最后還要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積累了素材,在準備比較充分的情況下進行作文,也就不至于出現臨渴掘井、望題生畏的現象。
在教學中,教師還必須熱愛自己所教的語文課,喜愛寫作,以滿腔的激情指導學生寫好作文,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學生,讓學生知道寫作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當然,課堂氣氛要活躍,師生之間要和諧,課堂語言要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形象性和說服力,努力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語文課。要特別關心和理解作文困難大的學生,具體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鼓勵他們寫好作文。
學生習作的興趣培養起來了,還要培養學生的寫作信心。有畏懼作文的學生主要是習作困難的學生,這是由于對作文的厭倦、畏懼心里長期潛伏未能消除的結果。教師要真誠地熱愛他們,從心理上解除他們的作文負擔;對他們要適當降低要求,要耐心指導,具體幫助,要面批面改,多挖掘他們作文中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等微不足道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鼓勵,更好地幫助他們樹立習作的信心,使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趕上來。
農村小學作文的題材是寬泛的,但小學生的習作難也是實實在在的。沒有系統的習作教材,教師普遍存在心理上不夠重視固然是“難”的外因,但學生沒有健康的習作習慣和心態才是“難”的主因。俗話說,情由心生,學生沒有作文的“心”何來作文的“情”。因而,解決學生作文的“心里煩”才能突破農村小學作文難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