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失敗、挫折,沒有人喜歡,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它又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它是天才的墊腳石、磨刀石,是成才的沃土。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都與受過磨難有內在的聯系,屈原被逐而賦《離騷》,司馬遷遭“宮刑”而作《史記》,曹雪芹家道中落而著《紅樓夢》,龔禮倩腦癱考上大學,周婷婷聾啞成“碩士”。正所謂,自古英雄多磨難,苦難造就天才。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在優厚的物質環境和家長的保護圈中,沒吃過什么苦,也不知道什么是苦,作為父母寧愿自己去經受磨難,也要為孩子鋪平道路,設計充滿笑臉和鮮花的明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難免會碰到失敗和挫折,尤其是孩子,他們由于受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即使在成人看來很微小的一次失敗,對于孩子來講,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機,會使他們不知所措,失望退縮,喪失熱情和信心,甚至出現逃學,離家出走,自殺或精神疾患等。
因此,幫助孩子學會克服困難,正確面對失敗、挫折就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作為家長應抓住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一、因材施教,正確引導
把挫折教育狹義地理解為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與挫折教育的本義是相去甚遠的,挫折教育對于家長來說是如何引導受挫折的孩子,讓他們懂得挫折與競爭相伴隨,要成功必須戰勝挫折,從而培養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由于人與人在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著種種差異,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首先,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面子,這一類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沮喪心理,對此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據孩子的能力進行教育,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重在啟發,讓他們發現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去解決問題;能力較弱的孩子,應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孩子既能避免產生恐懼心理,又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二、創設情景,提供機會
據我觀察,我們的孩子每次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許多家長為他們準備好了一切,恨不得把孩子含在嘴里。但是新加坡人帶孩子外出時,卻有意不給孩子買水、買點心,而讓孩子自己解決口渴饑餓的問題。我想我們的家長也應該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給孩子多一些機會經歷挫折,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當孩子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生活中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放手讓孩子去獨立完成任務。在這些獨立的活動中,幼兒能夠發展能力、鍛煉意志,逐步擺脫依賴性,并能夠體驗到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們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他們早已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并設計了各種方法來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例如:日本孩子兩歲就開始意志鍛煉,自幼兒園到小學,即使在大雪紛飛的冬天,男孩也只穿單褲,女孩穿短裙,磨練與嚴寒作斗爭的意志和毅力;在韓國,家長給孩子穿上羽絨服,讓他們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陣后再出來,讓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等等,良好的氛圍有利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的性格,從而增強幼兒的耐挫力。
三、樹立榜樣,增強信心
幼兒期是愛模仿,愛表現的時期,然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對物對事對人的態度、情感和行為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在挫折教育中,家長要以身作則,如遇到什么困難、挫折時,要讓孩子看到自己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沒有逃避和退縮,勇于面對,用信心和勇氣感染他們,讓孩子注意到自己是以自信和樂觀的態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對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和挫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當孩子有了很好的榜樣后,加上鼓勵性的語言會更加自信。鼓勵孩子時,也應注意言語,都應以客觀公平為原則,讓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對與錯。我班的天天,他的爸爸媽媽以激勵教育為主,很少批評孩子,結果現在孩子一點批評也受不得,一次他上課不認真我批評了他幾句,第二天他就說什么也不來幼兒園了。激勵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確實有好處,但一味地夸大孩子的優點,忽視孩子的缺點,容易導致一些孩子的承受能力極差,聽不得一點批評,在遇到難解決的問題時甚至選擇偏激的做法。因此,我們家長平時對待孩子的態度要客觀,在給孩子激勵的同時,也要注意給孩子必要的紀律約束和適當批評,讓他們體會到受挫折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必要的批評能使孩子在悔悟之中鍛煉承受力,同時又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俗話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年輕的父母們,不要過分的呵護孩子了,讓他們在困難與挫折中多經受磨練,培養他們適應環境、戰勝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只有這樣,你們的孩子才會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大千世界中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