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構游戲活動創設了一份相對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活動,提供給幼兒更多的交往、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幼兒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對自己的社會認知系統不斷同化、順應、達到的過程。
【關鍵詞】建構游戲;幼兒;社會性
“游戲是幼兒的工作”,古往今來的孩子都著迷于游戲,游戲代表著孩子的自由,天真無邪、自然的天性和潛在的能力。通過建構游戲,不僅能豐富幼兒的主觀體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兒在協商、謙讓、交換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兒個性的和諧全面發展。它融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于一體,還蘊含著有益于幼兒發展的隱形教育潛能。
在建構游戲活動中幼兒因為使用材料協調上的爭執或活動角色分配上的不一致而引發幼兒間沖突的發生,沖突發生之后的協調過程或避免沖突的發生,都是發展幼兒良好社會性的一個關鍵時機。幼兒解決沖突、達到協調,是一個不斷克服自我中心化的過程。在此之中,幼兒學會了尊重、欣賞他人,學會了寬容。沖突的解決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合作與分享的發展。所以組織和開展建構游戲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構游戲促進幼兒的基本活動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應該從教育層面上來重新審視游戲的價值,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幼兒主體的發展,為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特別是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案例:在中班的時候,我班的玩具材料不是很充足,但是有一種材料算是最多的,就是大型的積木玩具,于是我就開始給小朋友接觸這一類的玩具,中班階段小朋友的邏輯思維發展的還不夠完善,前一個月搭形狀只是偏于平面化,但是小朋友的興趣意猶未盡,興致非常高,于是又接著給他們玩下去,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現了,他們搭出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有房子、小船、卡車、涼亭、長廊等等形狀。實踐證明,只要建構游戲不僅能促進幼兒的思維還能促進幼兒的基本活動的形成。
二、建構性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幼兒喜歡游戲。游戲作為最基本的幼兒生活現象,它與人類歷史伴隨始終。但是,把幼兒游戲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來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都是近來幼兒教育的事情。研究幼兒游戲中的創造性與幼兒心理發展的關系成為幼兒素質教育的核心。
(一)建構性游戲促進幼兒的主動性
學生在主動探索、發現、構建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建構性游戲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以想象為中心,讓幼兒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
案例:我縣在五月份舉行了大型的建構游戲比賽,比賽內容是根據小朋友在“五一”勞動節的時候跟著爸媽到公園玩的情景,把自己所看到、聽到、想到的利用大型積木、花束和塑料玩具拼搭出來的。
在良好的游戲設計中,幼兒可以不斷地處在問題情景之中,保持高度亢奮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使其創造潛能得到充分有效的開發。
(二)建構性游戲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發展
幼兒學習是其在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主動建構經驗的過程。當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行動對物體或他人產生影響時,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并因此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克服困難,產生了成就感,從而促進自我意識發展。此外,幼兒在伙伴交往中必須學會考慮別人的意見,從而逐漸獲得健康的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
(三)建構性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幼兒的認知心理要求其與外界環境保持平衡與協調,包括理解環境和影響環境。游戲應該滿足、發展幼兒的這種心理需求,以創造性為核心的建構游戲則能充分促進幼兒認知中好奇之心的發展。它是以表征思維為基礎、以“建構物”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戲活動。建構游戲明顯的特征是幼兒通過建造“建構物”來反映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印象。
建構性游戲理念指導下的結構游戲是以構造為活動內容的游戲。幼兒利用多種不同的材料,根據自己的認知理解,經過動手操作來反映現實生活。這種反映不是對眼前事物的簡單直接地再現、模仿,而是具有明顯的幼兒認知個性的按照其自己的意愿進行的構想和搭建,它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是再造想象、創造想象輻合的結果,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性游戲。建構游戲發展幼兒的構造、空間知覺和象征能力。
(四)建構性游戲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建構性游戲是幼兒通過各種方法不斷的積累經驗而拼搭起來的東西,同時幼兒也不斷的尋找發法企圖把他自己搭的東西拼搭的更好,他就會不斷的挖空心思,投放更多的感情,來磨練自己的意志。
(五)建構性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建構性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應該通過游戲活動來培養、發展幼兒社會性,幼兒在游戲中表達自己對于生活和世界的認識、體驗和感受等揭露幼兒鮮活的內心世界。建構游戲活動以一種“小的社會形式”與幼兒相互作用,幼兒在與環境、教師、同伴不斷的社會化交往中獲得發展。
幼兒園建構游戲是幼兒按照一定的計劃或目的來組織、操作建構物體或材料,使之呈現出一定的型式或結構的活動。建構性游戲是一種能有效激發幼兒好奇、興趣和主動探索精神、培養幼兒創新思維的教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博覽》.2010年 5月份,第25-26頁
[2]《幼兒心理學》.華東師范出版社,第56-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