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剛剛進入校園的幼兒第一次感覺自己離開了親人的呵護,而幼兒園是一個新奇的環(huán)境,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孩子容易產(chǎn)生“分離焦慮”,如何幫助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不僅是每位家長面臨的頭疼的問題,也是我們老師們不斷探索的難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分離焦慮;家園互動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幼兒園是一個既新鮮好玩的樂園,又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看不到自己熟悉的面孔,讓剛剛進入校園的寶寶們第一次感覺自己離開了親人的呵護,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緊張、害怕。這個時期的孩子又處于語言的初始發(fā)展階段,還不能準確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只能通過哭鬧不止來表示自己的情緒。此時,老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止哭”,可以通過分散幼兒注意力來穩(wěn)定幼兒的情緒,緩解他們對家人的依戀,幫助他們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那么,究竟如何讓幼兒盡快從這種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快快樂樂的開始他們的幼兒園生活呢,這不僅僅是家長面臨的重大考驗,也是老師們面臨的第一個重大難題。
一、相信孩子,相信老師,給他們一份安心
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遠比成人估計的要高很多。孩子在入園的初期階段,由于離開朝夕相處的親人而產(chǎn)生“分離焦慮”。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離開他們會怎樣怎樣,但其實離開家長后,很多孩子會很快采取措施,在反抗與妥協(xié)中找到心理平衡,有的孩子會馬上交到新的朋友,找到新的玩具和小伙伴來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適應力弱一點,但他也會開始慢慢打量這個全新的環(huán)境,思考自己如何與之互動。這個時候建議家長送完孩子后不要在窗外或門外張望,或在教室里長時間逗留,這樣會干擾孩子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讓本來就很焦慮的孩子哭的更厲害。
將幼小的孩子托付給年輕的幼兒園教師,許多家長自然不那么放心,尤其是那些對孩子照顧無微不至的爺爺奶奶,他們不僅擔心孩子的需要得不到及時的滿足,更對年輕的教師缺乏信任,而且還會將自己的這種不安有意無意的流露出來。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極易受到暗示,于是成人的不安會更加加深他們對上幼兒園的恐懼。幼兒園教師都經(jīng)過專業(yè)教育和培訓的,她們了解幼兒的心理、生理需要,她們會為幼兒安排好一日生活。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對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充分信任和尊重,積極配合,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教師的情感,告訴孩子老師不僅會像“媽媽”一樣照顧好自己,還會教授媽媽不會的很多東西。這不僅對孩子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非常重要,也是對教師最有效的激勵。
二、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入園方式,讓幼兒園也變成家
在幼兒正式入園之前,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家長會,主動向家長說明寶貝們剛入園可能會發(fā)生的各種情況,從心理學角度為家長闡述“分離焦慮”的產(chǎn)生、表現(xiàn),以及緩解、解決這種情緒所要采取的方法,避免個別家長因為對此現(xiàn)象的不理解而產(chǎn)生的擔心。在幼兒入園時,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允許寶貝帶自己熟悉或依戀的玩具、毛巾、水杯等物品作為陪伴,以降低他們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減少“分離焦慮”而產(chǎn)生的哭鬧現(xiàn)象。另外,針對幼兒在適應幼兒園生活最關鍵的時間點,就是早上寶貝們入園的時候,我們可以向家長建議,早上盡量避免讓孩子最親密和最依賴的親人送,下午則可以請其來接寶貝,這樣既可以減少幼兒的依戀感,同時,讓幼兒有所期盼,當他知道最親近的人會來接他時,他的不安情緒會借此得到緩解。
對于幼兒而言,情感需求的滿足和發(fā)展是其他一切領域發(fā)展的基礎,為幼兒營造溫馨的家的感覺,讓他們感覺老是的關愛如同媽媽一樣,這對于幫助孩子接受、適應幼兒園來說很重要。在班級里,我們可以采取物質感覺和精神感覺同時創(chuàng)設的方法。首先,給寶貝們的活動區(qū)里裝扮出家的感覺。溫馨的娃娃家、美味可口的糕點屋、優(yōu)雅舒適的閱讀區(qū)等等,讓幼兒在每一處區(qū)角活動中都能體驗到家的感覺;另一方面,老師要多和幼兒親近,多愛撫、摟抱寶貝們,用親切的語言表達對每位孩子的喜愛,從而讓他們對老師產(chǎn)生喜愛和依賴。這樣可以有效的分散他們因為看不到親人產(chǎn)生的恐懼,進而減少對家人的依戀,慢慢喜歡上幼兒園,喜歡幼兒園的老師。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這個時期,當老師對幼兒提出要求或約束條件時,應該格外注意態(tài)度和語氣,并且盡可能的包容幼兒暫時出現(xiàn)的一些不規(guī)范行為,盡量避免幼兒因為老師的嚴厲而產(chǎn)生害怕心理而延長入園適應的時間。
三、合理的作息制度,豐富的一日活動,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幼兒園可以為幼兒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讓幼兒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和寬松的氛圍中,自然地,愉快地形成有規(guī)律的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也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對一些適應較慢的幼兒給予個別照顧,允許他們逐步適應,慢慢地加入到集體生活。在這期間,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相互影響,循序漸進地使幼兒由在家的隨意性作息,逐漸過渡到幼兒園科學規(guī)律的作息中,進而適應幼兒園生活。
雖然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但他們同樣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指導。讓幼兒多與同伴在一起玩耍,感知集體游戲的樂趣,這是現(xiàn)在很多獨生子女在家體會不到的一種感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讓幼兒喜歡自己的小伙伴,喜歡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玩耍中盡量避免幼兒受傷和攻擊事件,減少幼兒因為在集體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產(chǎn)生的對人多和同伴的懼怕。
另外,針對剛入園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老師應多安排一些趣味性濃、感知力強、具有操作性的活動來吸引幼兒,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接觸自然資源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去感知和學習。現(xiàn)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對家中的事物包辦過多,因此孩子的自主活動空間有限。在幼兒園中,老師應抓住孩子喜愛模仿,自己想動手這些特點,多創(chuàng)造條件,在安全的范圍內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感知到自己上了幼兒園,長大了,同時體會自己動手做事的驕傲,進而愛上幼兒園。
四、家園互動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剛入園的幼兒尚在適應期,老師應積極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幼兒在園情況,同時及時了解幼兒回家后的情緒及家長反映,家長和老師之間信息暢通,多做準備,才能讓寶貝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因此。家園互動式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家園共建工作上,我們需要采取很多方法,讓家長能夠了解、參與,并配合校園的工作。除了初期和期末的兩次面對面的家長會外,我們還可以開展新生首周家訪工作,及時了解幼兒在家時的習慣方式,并將這些方式與幼兒園的方法有機結合,更有效的提高幼兒適應能力。
每天送幼兒入園和接幼兒離園的時間與家長溝通交流時很短暫、很匆忙的,無法使老師與家長雙方全面地了解情況,因此我們也可以安排老師每天對一名家長進行電話溝通,交流情況,堅持每周認真仔細的填寫每名幼兒的家園聯(lián)系冊,并提醒、鼓勵家長及時反饋信息。以此為基礎,在全園開展不同形式的家園聯(lián)誼活動,如親子運動會、家長開放日等等,都能有效的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游戲情況,更好的完善家園的溝通工作,便于家長了解、配合老師的工作,而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們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輕松地適應幼兒園,開心快樂的開始自己的一段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