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生活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
下面談談對數學知識生活化的幾點看法。
一、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注重數學知識生活化
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帶著問題接觸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理解。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問題:“下水道的蓋子為什么是圓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呢?”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為圓形蓋子美觀等,我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系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為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掉下去”這個結論。經常這樣指導,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和頭腦去想生活中的現象,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理解,而且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二、在練習、作業中,盡量體現數學知識生活化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我們應該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變得有趣,使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例如學完“最大公約數”后,我讓學生設計一個用方磚鋪地面的方案。(教室長7.5米,寬6.5米。)經過小組的研究,計算后,設計出:用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等規格的方磚鋪地幾種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個的方磚,既美觀、有便于鋪貼。還有的學生說出:不用浪費方磚,比較經濟實惠的創造性說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來自于我們身邊的生活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力武器;同時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使之生活化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正如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說:“數學是人們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因此,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做數學;讓學生在做中發現,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決。學完利息的計算后,我鼓勵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把自己的零花錢存入銀行。通過實踐,學生不但從銀行了解了存款的類別、各種存款種類的利率,而且還考慮了存款的方式:“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稅后利息存入,還是兩年整存整取?”該怎樣存比較合算?有的學生還選擇了購買國債。在生活實踐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實踐運用中獲取數學知識和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分析現實生活問題,解決生活問題,從而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出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數學來源于生活、而超出生活,最終又重歸于生活,這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我們的數學也煥發出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