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2012年11月,筆者申報的市級專項小課題——《中職音樂專業學生陽光心態培養策略的研究與實踐》順利通過開題論證,開始了研究工作。而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陽光心態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每一篇美文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載體。基于這一點思考,筆者在上縣競賽課——《我的空中樓閣》時,突出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重塑精神家園的教學主題,激勵學生樹立積極、樂觀、從容、寬容、熱愛生活的精神與生活態度。這堂課受到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被評為一等獎。
二、課堂實錄
(一)導入激情
學生集體朗讀“子曰:“賢者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者,回也!”導入。
(二)尋找李樂薇的精神家園
1.分析小屋所處的環境
師:《我的空中樓閣》這篇課文,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節課,同學對課文已經有了整體感知。那么,文章中“我的小屋”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請你在文章中找名詞,組成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比如小屋位于山上,在山的環境中,是“山之屋”。
生:文章第5、6、7段寫了小屋周圍的樹,我稱為“樹之屋”。
生:老師,我也找到了一個,“光線以明亮為好……”,這一段寫得就是小屋的白天的景色,我想叫它“白天之屋”。
生:不好,別的都只有一個字,就叫“晝之屋”吧。(大家都同意)
學生陸續概括出了:山之屋、樹之屋、花之屋、云之屋、霞之屋、晝之屋、夜之屋、夢之屋。
2.分析小屋及其環境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在小屋的前面再加一個形容詞,來概括小屋的特點,比如怎樣的“山之屋”。大家可以自由發揮,但找到的內容要在課文中有依據。
(學生再讀課文,相互討論)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段、3段、8段和12段。)
師:同學們都談得非常好,“我”的小屋是“我”心中的家園,它是和諧玲瓏的山之屋,是別致輕靈的樹之屋,是絢爛飄落的云之屋、霞之屋,是五彩美麗的花之屋,是柔靜浪漫的晝之屋,是朦朧縹緲的夜之屋,更是心馳神往的夢之屋。
3.感悟李樂薇的精神家園
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13段,思考:請用課文中的兩個詞語概括小屋所處環境的特點。
生:獨立的,安靜的。
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14段,思考:作者對“小屋”懷有一種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代表了作者哪一種生活方式?請用課文中語句來解讀。
(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第14段,體會作者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心態。)
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15段,思考:讀到這里,你感覺“小屋”還是真實清晰的嗎?
(引導學生解題,理解課文主旨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第15段,體會作者從容、寧靜、自由、寬容的生活態度。)
(三)尋找我的精神家園
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去思考人生,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師:你心中是否也有一幢小屋?它是怎樣的模樣?你用什么建設你的小屋呢?
生:我心中的小屋與老師的有點不一樣,我的小屋要在一個大城市里,我知道大城市的競爭很激烈,但我不怕,我還這么年輕,現在,我要認真讀書,真正學到一技之長,以后努力奮斗,在大城市里有自己的房子,與我的家人、親人、朋友一起開心生活。
生:我心中的小屋不一定要在大城市里,我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有一個溫暖的家,這樣就可以了。這樣的生活可能比較平淡,但只要與我愛的人和我愛的人在一起,我就覺得開心,我的小屋就是世界上最美、最溫馨的小屋。當然,這也需要付出努力,我一定會用心去努力建造一個這樣的家。
生:我心中的小屋在偏遠的山村,在我的家鄉,我的家鄉很偏遠,很貧窮,我們那里的小朋友都不能到好的幼兒園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畢業后,我要回到家鄉去,建一所幼兒園,讓我們村里的小朋友都能接受正規的教育,讓他們都能健康成長,這所幼兒園就是我心中的家。
……
(四)拓展升華
同學們齊聲朗讀《提醒幸福》片段結束。
三、案例反思
《我的空中樓閣》這節教研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效果較好,課后反思,感覺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深思。
(一)中職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育人”
于漪老師認為,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為本,要牢牢把握兩個基本點,一是要教文育人,為培養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服務;二是要準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功能。
《我的空中樓閣》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傳達了李樂薇先生對獨立、自由、自然、和諧、寧靜的生活的向往,而要想擁有所向往的這種生活,積極追求、樂觀面對、寬容接納、熱愛生活的心態是基礎。而中職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有的大多是失敗的經歷,他們往往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是自卑、偏激、狹隘、沒有生活目標等。基于這點思考,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這篇文章時,我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精神家園的重塑。我將本堂課命名為“尋家之旅”,尋找的正是學生的精神家園。課堂主要設計了三個環節:尋找李樂薇的精神家園——尋找“我”(教師)的精神家園——尋找你(學生)的精神家園,前兩個環節引領第三個環節,第1個環節既是重點,更是難點,第3個環節是重點、是升華。
精美的美文、巧妙的教學設計、唯美的課件、恰當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許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本堂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較好效果。
(二)中職語文教學重“育人”時應緊扣文本,語文教學姓“語文”
這一堂教研課再次讓我明白了一個真理,不管在語文教學這個平臺上要承載什么,但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始終姓“語文”,我們應該始終緊扣文本這個載體,始終關注語言教學,其他的一切都應該在這個基礎上發生、發展。
《我的空中樓閣》是一篇有名的美文,文章構思巧妙,意境柔靜,特別是語言清新、靈動、優美,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展示著漢語的魅力。這樣一篇文章如果缺少了對文章語言和意境的賞析、品讀,那必然是入寶山而空回。因此,教出此文時,我時刻謹記語文教學的特點,設計了三個環節來品讀課文:分析小屋所處的環境,分析小屋的特點,品味作者的精神家園。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抓住文章優美的語句、語段,帶領學生賞析、品讀,通過朗誦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礎上領會文章情感。這三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終的目的是在對課文的賞析基礎上引導學生調整心態,引領學生重塑自己的精神家園。
本節課,教者依照語文教學規律進行教學,學生在文本細讀中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思考為人的道理,學習調整心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中職語文教學“育人”時還應突出專業特色
雖然同屬中學語文教學,但中職的學生又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不像普通高中的學生那樣需要參加激烈的高考競爭,對于他們而言,更重要是一技之長的練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語文學習的目的、內容和方法也就有所區別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語文素養的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再就是在一篇篇經典篇目中增進人生閱歷、增廣見聞、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因專業不同,教學的側重點和學習方法也應該有不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充分考慮到這個因素,沒有在教學中凸顯音樂專業學生獨有的特色,這也使得在有些環節,學生不能較快地產生共鳴,留下了遺憾。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文育人”必須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文的同時堅持育人,再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的學生才能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滋養下健康成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