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有所收獲,有所發展。而學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的個性品質、興趣愛好、學習態度等皆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特別是學校或班級的不同,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反差還會比較大。矯正學生不良惡習,單憑課堂整體的教育,是難以根治的。可任何人都有其致命的弱點,就算是被認為是頑固不化的學生,也可通過溝通的辦法來改變其惡習。其實,師生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教師只要細心觀察,潛心研究,必定能發現其個性弱點,并以此突破,師生溝通必定事半功倍,效果良好。那實現師生溝通,可采取哪些方法呢?
一、虔誠對話法
對話即談話,它是師生間真誠而又平等的心與心的談話。語重心長的談話,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彼此信任;和藹可親的談話,可拉近師生距離,促進相互友好。通過談話,可讓學生沐浴在師愛的陽光里,由膽怯逐步變得更加自信。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和自尊,都渴望得到別人尊重、理解和信任;特別是后進生,常常因缺點大于優點而難以得到比人的尊重,信任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更渴求得到別人的賞識、尊重、信任。很多時候,后進生的心里總是很“自卑”,對師生間的活動總是產生“敏感、猜疑、沖動等不良情緒,甚至因心情不愉快而缺乏信心做好每一件事情。若是做錯事時,老師將其大罵或是當眾譏諷,他們便會因此而無地自容,甚至對師產生憤恨。教育這類學生應多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與學生談話時,必須慎之又慎,以防戳到原有的“疤痕”。如果教師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倒不如靜下心來,虔誠與學生談心,弄清他們為什么會出錯,并誠懇地指出其錯在哪兒,應該如何改正?這樣,即使再倔強的學生,也有服軟的時候。即使沒有轉變,他也不會心有余悸地憎恨你,不會和你對著干。如在我任教的六(2)班,有一位叫小蘇的學生,這個學生因不遵守紀律,不完成家庭作業,而被原班主任排斥,中途插進此班。為了改變他的不良習慣,我趁巡回輔導作業時,與他虔誠對話:“小蘇同學,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你自身的條件也很好,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努力學習才是。”“只要你努力,將來一定可進入好的大學,加油吧!”通過那次談話,該生學習越來越進步,作業書寫常被評為優秀。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因此,我們對學生要尊重信任,多耐心地進行個別教育,個別談話。
二、書信傳情法
書信傳情是一種以書面形式為載體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思想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適用,而且還不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如在前不久的語文課上,我發現學生小張上課總是精神恍惚,心不在焉,中期檢測其成績也不如上學期期末的,這真叫人擔心。看來必須做好該生的思想工作。可是要做他的工作卻又找不到恰當、合理的時間,于是我便在批改語文作業時,趁機在其作業本上寫下我內心獨白:“張小新同學,近來我見你上課精神不佳,笑容也少了很多,是不是家務事多,而使你身陷疲憊呢?”“那還是你最近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兒呢?有沒有需要我幫助的呢?你是班上最有知名度的學生,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我不想看到你這樣消沉下去,希望你振作起來,只要堅定信心,什么困難都難不倒你!”兩天后,該生終于把他父母鬧別扭的事情告訴我,并請我幫他拿個主義。另外,我對優等生和班干部的要求也很嚴格,我常在他的作業本上寫道:“優秀學生是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你專心聽講、善于動腦、做事認真等良好學習習慣,將成為其他同學的寶貴財富,希望你繼續發揚。”“班干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但你近來班上的紀律有些不好,希望你注意觀察,課間多找愛講小話的同學談心,讓他支持你的工作。”而對后進生,則多給予一些鼓勵的評議。在工作特別忙的時候,我就是這樣和學生一道交流互勉的,這種方法的運用,有效地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正如馬克思所說:“人世間,只有用愛去交換愛,用信任交換信任。如果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愛他,信任他,他才會輕松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思想教育。”
三、眼神暗示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最大的幸福與快樂就在于與學生的交往,因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話,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閃或者一抬手,這一切都會深深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眼神的外在作用。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師生雙方細膩的感情。眼神的合理運用,可以讓老師在教學中起到既監控學生的聽課情況,又能及時與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如在《神奇的克隆》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廣泛參與到課堂學習和知識拓展中來,特意提出了以下問題: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再生屬于克隆呢?提出問題后,見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一會兒把手舉起來,一會兒又縮了回去。這時,為了給予他們的勇氣和力量,我分別走到他們身旁,并微笑著向他們遞了眼神。結果這幾位同學表現得非常自信:生1:在今年初春,爸爸媽媽在山坡上種馬鈴薯的時候,每一個巢穴里只放了一個很小的馬鈴薯種子,幾個月后,每一個馬鈴薯種子都結出了五六個馬鈴薯,甚至派生出更大的新馬鈴薯,我認為這就是克隆;生2:去年臘月,我用小刀在花園中的月季花的一根枝條截下了一個切口,并用泥土和塑料袋包扎,前不久,我也成功把截下來的枝條移栽在我陽臺上的花盆里,這就是克隆。生3:網絡技術就是克隆,在電腦上,一封信可通過QQ或電子郵箱,發送給很多人,我認為這也是克隆。實踐證明,充分運用眼神,可激勵學生參與在課堂教學之中。正如我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斯霞所說:“教師應從學生眼神中了解真實的東西,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調動他們的參與感,提高教學效果。”
四、心理問診法
所謂心理問診,就是教師與學生通過問話式的談話進行交流,從中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教學工作中,教師難免會遇到各種類型不同的學生,有的性格內向,有的氣度狹窄,有的敏感猜疑,有的甚至對老師和同學皆不信任,常常陷入自我矛盾、不能自拔的死胡同。學生的這種不健康的心理,不僅影響其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到學習成績的提高。尤其是極少數學生,因“心結”沒有及時打開,便惡作劇上演。無論教師怎樣教育,他都無法聽進去,經常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為了教育這類學生,教師可結合實際開展心理問診咨詢,讓他們他把自己的心理需要告知老師,以讓教師引起重視。如期初,我班轉來了一位叫胡剛的學生,該生性格孤僻,整天板著臉,一見老師頭就低下頭,很多時候,難以聽他說過一句話,抽他回答問題他總是站著不動,一言不發。要是教師言語過重,他便打電話回家,要求爸媽接他回去。為了弄清該生的心里想法,我主動接觸該生,并對其行為表現進行問診咨詢。后來才知道父母對其要求甚嚴,如果違反班規班級,要被家長的責罵。可該生上個星期三早自習和同學講話,加之還有遲交作業的現象,他本人害怕爸媽的責罵,因此心里十分著急。經過我的談話溝通,該生消除了心理障礙,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好,臉上也有了燦爛的笑容,上課舉手回答問題也更加積極了。事實告訴我們,教育學生也必須像醫生那樣找準“病因”,然后對癥下藥。正如人們常說: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需先知人。
教育學生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絕對的靈丹妙藥。因此,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一定要立足實情,因人而異。只有先了解學生的實情,才能正確、客觀、全面地把握學生的思想教育航向,及時施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收到行之有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