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音樂教育中,合唱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在整個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對于幼師聲樂教學來說,合唱教學不僅能夠將各種聲樂知識、聲音技術和演唱技能傳達給學生,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高尚品質以及審美道德也有著非凡意義。本文主要對合唱教學在幼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合唱教學;聲樂教學;幼師;和聲
瞻觀幼師聲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很多幼師專業學生在初中、高中忙于學習,聲樂基礎大多比較薄弱,受到環境、地區、文化以及性格差異的影響,他們感受音樂、思考音樂以及理解音樂的能力、方法也大不相同,此外,集體意識與合作意識的缺乏也大大增加了幼師聲樂教學的難度。合唱是音樂表演藝術中最具大眾化的藝術之一,對于升華學生的音樂素養、深化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和審美溝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準確掌握幼師學生的特點和素質水平,將合唱教學合理應用于聲樂教學中,使合唱教育的本質更加突出,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
1 合唱教學在幼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1.1將合唱教學內容同指揮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對于聲樂教學來說,合唱教學和指揮教學都起到了一定的深化作用,筆者認為若能將兩者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變單一教學為綜合教學,將原有教學模式變為雙向交流體驗的教學模式,幼師聲樂教學效果將會顯著提升。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合唱教學中不再只是合唱的參與者,還能作為指揮者,這樣他們便能通過不同層面去發現自己和其他學生的長處和不足,進而做到揚長避短、雙向發展。
1.2在欣賞中進行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育界大力推行創新教學手段。合唱是一種藝術,不僅具有節奏美與和聲美,還具有復調美,這些藝術之美的高度綜合使合唱具有很強的欣賞性。因此,在欣賞中進行合唱教學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可在教學前深入分析每個學生的素質水平,選擇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合唱歌曲,在聲樂課堂中讓學生共同欣賞,以富有場景的音樂形象感化學生,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讓音樂形象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內心,熏陶學生感情,這樣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對于拓寬學生視野也具有重要作用,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3堅持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
在聲樂教學中,進行合唱教學可從感受音程,和弦開始,這樣有利于學生盡早建立起和聲概念, 為合唱訓練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聲音藝術,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整齊、統一、和諧。音準和節奏是開展合唱訓練的基礎,也是合唱藝術的靈魂所在,所以在合唱教學中,應當重視對學生音準和節奏的訓練,比如可先讓學生記住標準音“la”,然后記住標準音上方大二度的音,讓學生閉口哼鳴(m)感受其聲音位置以及音準高度,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音的音高做出推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重對學生聽力的訓練,比如在音準訓練時,教師可親自彈奏或播放一些經典的、較簡單的音樂片段,讓學生去辨別音樂名稱,使學生既學會唱,也學會聽,之后可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展開聽記練習,培養學生對音高的辨別能力,這樣學生頭腦中慢慢就會產生正確的音準概念;在節奏訓練時,可將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有特色音樂節奏類型,引導學生不斷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從具體認識向抽象轉變,在循序漸進、富有生趣的學習中準確掌握學到的知識。合唱教學中的呼吸、發聲、咬字、吐字以及和聲訓練都非常重要,但是這些訓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當堅持循序漸進,使學生慢慢學會如何控制聲音,并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想象、學會創造、學會合作,為以后順利開展合唱練習打下基礎。
1.4堅持藝術性與科學性并重
聲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將合唱作品唱會,還要讓他們對作品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對作品寫作背景和曲式等的分析,使學生綜合掌握合唱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以培養他們扎實的音樂功底和高水平的音樂素養。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今天,無論在什么課程的教學中,尊重學生差異、堅持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都是最根本的教學準則,對于聲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來說更是如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水平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曲目的選擇要保證難度適當、重點突出。教師選擇曲目的時候一定要明確曲目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然后將其滲入平時學習齊唱歌曲的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節奏和發聲練習,將所有歌曲練習中會遇到的問題解決在讀譜之前,這樣學生在之后完整作品的演繹中才會更加游刃有余。
2 合唱教學對幼師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2.1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社會屬性
合唱是一種集體的歌唱藝術,它是無法通過個人完成的,一個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再高,在合唱中如果沒有團隊之間的配合,就無法創造出良好的音樂效果,所以說合唱需要在強調“和”的基礎上由參與者無間合作,進而將音樂的魅力展現出來。所謂“和”不僅指的是聲音上的“和”,還指的是個體之間的合作表達出來的音樂的和諧之美,也就是說要實現這種和諧,需要通過一個合作的過程,這個合作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調、合作,因而,它需要參與者的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協作,相互妥協,將個人的目標融入集體目標中,這同個人與社會相融合的過程非常相似。當今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而合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交流對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溝通協調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見,在幼師聲樂教學中進行合唱教學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社會屬性。
2.2有利于達到素質教育目標
第一部分說過,教師在選擇合唱曲目時首先要對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明確每個學生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另外就是深入研究合唱曲目,選擇與學生相適應、能夠將團隊的特點表達出來的曲目,通過這兩項工作,教師便對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有了充分了解,而在此基礎上開展分層教學,以及進行曲目選擇時,自己也會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作品,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教材量,鑒于合唱教學是學生積極參與此過程的重要途徑,教師會不斷教會學生認識團隊的力量,認識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團隊中學會溝通,學會妥協,學會建立自己的目標,學會更加深入去了解合唱作品、了解自己的優勢不足,進而將自己和團隊融為一體,并在團隊中獲得集體感、歸屬感和榮譽感。綜上,在幼師聲樂教學中,通過合唱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快樂投入學習,對于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作用,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良好展現。
3 結語
總之,合唱是音樂表演藝術中最具大眾化的藝術之一,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其發展至今,不僅反映著人類的理想追求,表現著人類的心靈活動,同時也是人類的某種精神寄托。幼師聲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合唱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掌握幼師學生特殊性的基礎上科學地開展合唱教學,以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審美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唱的魅力所在,同時也使學生在體驗音樂魅力的同時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荊菁.合唱教學在幼師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戲劇叢刊,2009,18(1):102
[2]葉文勛.美妙的和聲——談合唱教學對幼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東京文學.2011,11(5):334-335
[3]賀娟.淺析合唱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四川戲劇,2010,34(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