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用來實現思想與感情表現的交流方式。音樂有陶冶人們性情,升華人類情感,體現社會價值導向的作用和功能。將音樂這種藝術形式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相結合,實現在調動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和加深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觀念,是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德育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音樂;德育教育;義務教育
在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的時代,我國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以說教為主的方式上,而是要積極探尋新的、適應小學生心理和新的教育環境的方法,努力創新德育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敏感,樹立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以更好的適應21世紀我國人才培養形式,更好的完成人才培養目標。
一、音樂的實質
簡單的說,音樂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經過加工和提煉形成了藝術表達形式,人們用音樂來傳遞感情,表達觀點,交流想法;進一步說,音樂的功能體現在陶冶性情,升華情感,體現社會核心價值這幾大方面。音樂誕生之初,常用于日常生活和成產,比如在祭祀活動中的哀樂等。作為人類生活和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涉及的領域包含了我們所熟知的方方面面,雖然,音樂的碩果是人們憑借一定的技術和設備創作出來的,但是對音樂的感悟及創作過程是人類對自身活動的再認識和第二次創造,本身是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在傳播技術和社會精神形態日益多元的條件下,音樂成為豐富人們精神享受和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因素。
二、德育是我國從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的教育內容
德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訓練學生的政治思維,堅定學生的政治方向。說到底,德育就是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以來,我國的各級各類教育都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根本任務,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的高低、思想品德的優劣直接關系著我國社會建設的健康與否。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德育涵蓋的范圍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品德素質、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具體內容有愛國、愛黨、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具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觀念等。相比較語文、數學、外語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內容,德育是一項需要從小到老不斷加強和鞏固的學習活動,而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德育比在校外更具連貫性和系統性,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德育工作,也就是思想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三、音樂在德育教育中應用的途徑分析
(1)創新音樂運用于德育教學的形式,強化德育效果。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校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將這些新興的技術形式和學校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為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創造條件。在小學的德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拓展音樂教學內容,加大音樂在德育中的運用力度,善于將思想教育內容與特定的電影、背景音和歌曲聯系起來進行教學,在必要時刻,配上教師的旁白或者學生的發言,這樣呈現在課堂上的是全新的視聽體驗和享受;此外,還應鼓勵學生自覺參與到音樂與德育相結合的課堂活動,以更直觀、更形象的形式強化德育內容,達到內容學習與形式創造同時獲取的雙重效果。
(2)立足音樂的本質,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音樂是一種充滿了運動的、不穩定的聲音形式,具有無形的,抽象的性質,而人的內心生活、情感體驗也正是一種無形的、抽象的、主體性的東西。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音樂的傳達是以動態的聲音為基礎的,音樂演奏和歌曲唱頌與人們內在的心理活動可以同步協調進行。使用音樂因素進行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入手。形成音樂的符號、曲調和歌詞凝結了人類在創造活動中的內心感受和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感,因而,音樂具有較強的時代表征性和民族審美經驗,音樂的象征意義和精神內涵對啟迪學生的道德覺悟和思想感情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音樂學習,小學的德育工作要做到“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3)音樂與德育的結合,重點在于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寓教于境。要實現音樂用于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需要找準二者的最佳結合點。優化德育環境,通過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寓教于境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領會特定曲子和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加強音樂對學生思想境界的熏陶,體現當前時代的主旋律和核心價值觀,是音樂的主要功能。根據以往經驗,可以看出傳統教育背景下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通常是以口頭說教的方式完成的,缺少內容變換的豐富性和方式的新穎性,學生在接受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倦和對抗情緒,給教學產生了一定的阻力。而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寓教于境的方法旨在用快樂的、令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達德育內容,此時此刻,音樂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就會馬上顯現,從而為德育內容創造自然的情境,將德育方法從生硬中解脫出來,實現音樂作品在德育上的潛移默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項芳梅,朱蘇偉.《探析小學生德育教育新途徑》.《學生之友》,201303期
[2]劉學霞.《百年樹人 以德為本——也談小學生的道德教育》.《新課程》,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