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英語新教材的廣泛應用給中學英語界帶來了積極效應,也向廣大中學外語老師提出了新挑戰。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即用英語教英語(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已逐漸成為中學英語老師的共識。英語課在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旨在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同時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它是一個包括聽、說、讀、寫的操練和語言信息的輸入輸出的實踐過程。 因此,必須把學生置于運用語言的活動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真實交際,以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所有這一切都必須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教師為其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才能有效地實現。因此訓練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重要關鍵。
一、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能否持久,在于能否激發起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全班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對所教學生應該有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法的改進建議,使每個學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悅,增強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充分發展他們的主體能力,使他們自身的能力獲得不斷發展。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要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在此基礎上去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追求,常用的方法是可以設計一些游戲型、智力型問題,多提供些趣味性的讀物,運用幽默的語言,多表揚少批評等,課文教學采用情景教學法來教英語,讓學生參與表演情景,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英語教學語言與課堂用語
有相當多的英語老師都把教學語言視為課堂用語。其實,英語教學語言(English teacher talk)和英語課堂用語(classroom English)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課堂用語是組織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特定用語,它往往有固定的句式。我們熟悉的“Class begins.”“ Open your books, please.”“ Read after me”“ Class is over.”。等都屬于課堂用語的范疇。英語教學語言是指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使用的英語,它已超出了課堂用語的范疇。英語教學語言大體上包括四個部分:⑴課堂用語(classroom English );⑵講授用語(instruction English);⑶師生交流用語(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English);⑷老師反饋用語(teacher feedback English)。講授用語是教師在講解詞匯、句法、結構、語篇等時所用的語言;師生交流用語是課堂上師生之間進行各種交流、對答和討論時的語言;教師反饋用語是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堂操練時對學生的用語行為作出評價的語言。
三、優化結構教學,實踐語言“內化”
1.創設會話環境
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學英語用英語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所謂“硬環境”,就是在室內設置英語墻報、英文標語、英語畫刊等,在室外開辦“英語角”,強化對各種物品的英語名稱的識記,以此體現和強化一種外語氛圍;所謂“軟環境”,就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課內外經常用英語進行會話。課堂上運用掛圖、投影片等創設情景,用英語看圖說話,用英語扮演角色,用英語搞搶答賽,用英語進行思維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創設會話環境,使學生學習英語有一種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興趣和動力。
2.優化教學內容,實踐語言\"內化\"
成功的英語教學不只是看一節課教了多少內容,最重要的是看學生練了多少,學會了多少,在實踐中能用多少,這種“學會”,“能用”就是“內化”。為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首先就要以此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優化“識記——操練——運用”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要優化教學內容,就必須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到書本語言和我們生活實踐貼得很近,對教學內容具有親切感,進而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強烈的進取欲,變被動吸取為主動探索。因此,創造性地鉆研教學內容,在利教、便學、易記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實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優化教學手段,必須充分利用和創設情景,無論是語言情景、實物情景、聲像情景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聽錄音、看投影,角色對話等,讓學生入情入景,努力使書本語言和實際運用統一起來, 使課堂教學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進行。其次,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把重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必須糾正從書本回到書本的一讀二背的簡單識記,而要從識記,操練向運用飛躍。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使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得到全面發展,并能綜合運用。必須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堅持每天值日匯報,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如閱讀、講故事、唱歌、書法、簡筆畫等,這是提高學生外語素質,實踐外語 “內化”的重要舉措。
3.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交流,激發學生樂于表達興趣
英語的交際性功能決定了在課堂教學中, 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中的質疑則更離不開彼此合作探究。這種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就是還學生語言學習的主動性和自由,讓學生在多次語言活動中,有意識地學習和理解文章內容, 以增強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樣,合作探究的表達交流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過程, 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