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學校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在我們農村有許多美術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沒有好好把握教學的方向性,走入誤區。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是我們美術工作者的職責和義務。
【關鍵詞】農村學校;初中美術;教學誤區
中國的美術教育正在日新月異飛速向前發展,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特別是新教改的實施,讓我們不斷的接受新的觀念新的教學理念。今年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更讓自己理解了不少,對自己現實生活的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回憶自己這么多年在農村教學的經歷及自己走訪的眾多的農村學校,覺得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許多誤區。其具體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美術教學中失去了學科教學的特征
眾所周知,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學校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在我們農村有許多美術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沒有好好把握教學的方向性,將美術課上成了歷史課、語文課、政治課或其他課。教師在教學中把握不住教學的重點或難點,只是一味地突出美術學科的德育功能,其忽視了美術學科的主要功能,《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所闡述的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而德育功能只是美術教育的一小部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渲染它的輔德功能,也就失去了美術教育原有的學科特點,也迷失了美術教學的方向。《標準》中明確規定美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一堂美術課失去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諸多能力的培養,也就失去了美術教學的意義,就會使美術課走入美術教育的誤區。例如:有的教師在美術欣賞課中過分地介紹歷史背景,以及表現內容或者是作者私生活花絮。這樣使一堂美術欣賞課,上成了歷史課或是看圖作文課等。這都忽視了藝術品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功能,造成渲賓奪主,失去了美術學科的特征。
二、美術教學中價值取向的誤區
美術,是一種對美的感受,對美的理解,讓同學們在簡單的課堂上去感受那美的東西,并運用到現實中去,所以藝術品是圣潔的,它是藝術家的精神的寫照。藝術品是不能用賣多少錢來衡量其藝術價值的。也就是藝術品的價值不能與金錢劃等號。然而在許多許多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說明藝術品的“價值”,總是舉一些不恰當的例子來說明作品的藝術價值,來引導學生向一個不健康的方向去。如:在講凡高的作品時,總在不停的強調凡高的油畫每幅都在幾千萬美元以上,是如何如何的值錢,在說傅抱石的《麗人行》時,總會說它也拍出中國畫的天價等等,甚至個別老師沾沾自喜地告訴學生,我的一幅也賣出多少錢。來誘惑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頭腦中產生一個錯誤的判斷,即賣的錢越多也就是藝術價值越高的錯誤觀念。然而常言道:“藝術無價”,它藝術價值的高低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藝術品拍賣,是商業經營活動。如果美術課上用商品價格來說明藝術品的價值,無疑是一種誤導行為。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種錯誤的理念,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對這方面的認識又比較淺,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單一,老師往往主導了他們的方向,使其認識的錯誤。馬克思曾指出:“珠寶商只看到珠寶的商業價值,卻看不到它的美和特質。”講賣錢多少,絕不可能引起學生的美感,也不是開展審美教學。我們請讀一讀中學語文課本中,朱光潛寫的《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一文,就會明白其中的含義的。
三、美術教學中標準答案的誤區
美術教學中,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應該很清醒的認識到,美術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其它學科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像數、理、化等學科只有唯一答案。然而美術學科卻很難有標準答案。我們應該理性的認識與教學。如:欣賞一幅美術作品,就像人們閱讀小說《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欣賞美術作品,同樣也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學生從美術作品中發現的每一次與別人不同的見解,都應該予以肯定。從他們認識的方向中去認識這一個問題,而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提供給學生的是美術學科中的普遍的認識與理解,嚴格說是參考性的材料,目的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在此同時,教師也應該耐心聽取學生意見和看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才有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自我個性的培養。但是教師如果總是一言堂,而且一慣地固執己見,把自己當做為唯一標準,那是很可怕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如何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開發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多增加學生的見識,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我們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都應努力探索的方向。而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確立標準答案或唯一答案,這不僅不符合美術教學的規律,而且不利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使他們的思想走向單一型!
四、美術教師教學中以訛傳訛的誤區
做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應該一致,不應該說農村就隨便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他們不怎么懂,也不熱衷這門課程,其實不是這樣的,在農村的美術教師我覺得不但應有較高的業務知識,還應該具備有獨立的審美見解和健康的審美心理,以及廣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教師做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應該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每上一堂課的時候,都應該好好的備好課,使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絕不能輕信時下某些理論家的偏見或謬論的觀念。以免以訛傳訛誤人子弟,使學生對相應的知識產生曲解或誤解,更不能以自己不成熟的見解或自己偏見束縛學生的思路,以免使學生失去自信和創造,再步入“鄭人買履”的后塵中去。另外,美術教師還應該具備整體把握課堂教學的心理素質,有把握住學生突如其來的奇怪想法,不能以自己的淺薄的知識來否定學生的靈感,這樣做只會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錯誤判斷與誤解,從而導致學生對美術這門學科的厭倦。
五、教學中教師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誤區
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很明確的觀念與意思。然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詞語往往常出現在我們教師的嘴中。但到底怎么解釋呢,其實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意會”,是必要的。但老師聲稱“不可言傳”,其實大多是“不會言傳”。我認為這往往是一些美術教師在無以言表時的一句應急之語,但在美術教學中,做為一名美術教師,碰到自己表達不出的事物時,動輒“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還用我們當教師的做什么呢,即使讓學生意會,也需教師言傳來引導他們。語言是人類交流感情傳達信息的重要工具,如果教師一味的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話來搪塞學生。在關鍵問題上總是表現為語遲語頓或語不盡意,那只能表明這位教師的教學水平太差。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但業務知識應該過硬,而且在“傳道、授業、解惑”的語言功夫上更該高人一籌。教師就是依靠言傳、身教,把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的,教師的語言表答不但要語匯豐富,而且還要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渲染力。這就需要教師大力加強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善于言傳。
總之,農村美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學習《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走出誤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為祖國培養合格的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