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兩年間,近300億美元財富灰飛煙滅。產品乏力、管理層動蕩、業績虧損、市值雪崩……曾光芒萬丈的HTC其先發優勢喪失殆盡。危亡時刻,HTC董事長王雪紅被迫發起最后的反擊
已是深夜十一點多,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 Co., 簡稱:宏達國際)董事長王雪紅及其中國區高管團隊還在上海博雅酒店那間最大的包房中進行一場漫長難捱的晚餐。
觥籌交錯之下,卻危機四伏。酒過三巡之后,王雪紅宣布了那個已醞釀長達三個月的決定: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離任,原北亞區負責人董俊良接任。
當時正值火日炙人的八月,更多跡象表明動蕩仍將繼續—糟糕的業績逼迫她不得不凌厲行事。10月初,王雪紅以一種中國式的溫和做派宣告回歸:工程師出身的HTC首席執行長周永明專注于產品研發,而王本人則負責銷售、營銷、售后服務等日常工作環節。
這位“全球科技界最有權勢的女人”早該重新執掌她一手創辦的公司—在過去三年里,王雪紅并未將全部精力放到HTC上。2012年,她往返于歐洲、美國、中國之間,醉心于觀摩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甚至還專門到加州理工大學實驗室學習那些短期內并不能商業化的通訊科技。當時,在其看來,公司日常管理已有成熟團隊,她所需的僅是奔赴世界各地的科技前沿走馬觀花,并對未來高瞻遠矚。
王雪紅這么做是有理由的。要知道HTC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安卓王者,其凈利潤在2005年至2011年這6年間增長逾4倍。Gartner數據顯示,2011年HTC全球市場份額增至9.1%,總銷量約4300萬部,市值一度超越諾基亞達到約337.9億美元。這亦被視作Android智能手機打敗功能性手機的里程碑事件。
但現在HTC的先發優勢已在接踵而至的壞消息中喪失殆盡了。今年第三季度,HTC凈虧損29.7億元新臺幣(約合1.01億美元),這是HTC自2002年以來的首次季度凈虧損,市值縮水近90%至約38億美元。尼爾森(Nielsen)數據顯示,宏達國際第二季度在美的占有率已降至9.4%,2011年這一數字為20%。中國市場則更糟糕,即使大幅押注也未能助其扭轉乾坤—其市場占有率僅約1.7%。甚至連HTC新推的旗艦機型HTC one也并沒將公司帶出低谷。有消息稱,HTC已至少停止四條主生產線中的一條—至少占總產能的五分之一,且計劃外包生產工作。
HTC所直面的不僅包括咄咄逼人的蘋果和三星,還包括持續發力的國產手機廠商。2012年,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已超過3200萬部,今年第二季度,聯想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達1130萬臺,小米手機半年則售出700萬臺。不僅如此,Oppo、魅族、vivo這些“無名小卒”亦對HTC步步緊逼。
王雪紅的歸來計劃似乎醞釀已久,在更早之前,她已重新完成管理層布局。早在今年1月,原HTC首席營銷長王景宏下課,新加坡人何永生上任。8月中旬,中國區總裁任偉光離任,王的舊部董俊良掌管中國區業務。在此之后,王雪紅才宣布重回一線管理職位。
類似創始人在危亡時刻回歸公司重整河山的故事屢見不鮮。最著名莫過于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回歸蘋果的經典橋段,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亦曾成功地挽救公司于危亡。但其中亦不乏失敗者—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于2007年再次擔任CEO,奇跡并未重現;安然公司創始人兼前任主席肯內斯·雷(Kenneth Lay)2001年曾回到安然,公司最終卻徹底破產。
王雪紅顯然知道此時的尷尬處境。當人們提及“HTC最近好像在走下坡路”時,王雪紅笑了笑,“您真是太客氣了。”
較之于臨危受命的空降CEO或內部晉升者,親自擔當“白衣騎士”的王雪紅顯然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她是最后一針強心劑,倘若創始人都不能藥到病除,誰堪有復興之力?HTC病入膏肓之時,亦唯有其力挽狂瀾。
王雪紅出身豪門,其父為臺灣“經營之神”、首富王永慶。她并非碌碌無為之輩,臺灣俗諺曾如此夸獎她—“生子當如張忠謀,生女當如王雪紅”。
在姐姐王雪齡的臺灣大眾電腦公司工作時,她曾帶著保鏢在巴塞羅那住過半年,為的是追回被黑社會所騙的70萬美元貨款;1988年,王雪紅買下威盛后與英特爾血戰超過一百場官司,威盛最終得以成功地在英特爾和AMD的夾縫中生存下來。如此傳奇的經歷曾令媒體蜂擁而至,后者試圖挖出豪門恩怨式的故事,這讓其頗為苦惱。平日里,王多著黑白相間的正裝,如此平時出門以利于無人識出。
王雪紅有諸多標簽。但在所有標簽中,王最認同兩個: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基督徒。她堅定地認為自己是神的仆人,而當威盛、HTC面臨重大危機時,她總是帶領高管團隊虔誠禱告。在接受《環球企業家》獨家專訪時,王雪紅坦言:“我每天都要禱告,我要和我的神交流。”
這一次,上帝能幫助王雪紅完成救贖么?
墜落
8月初的一天,王雪紅在公司花園里吃著小吃,周圍是一片歡樂和嬉鬧,員工帶家屬參加的famliy day就像HTC的節日。但一盆冷水恰在此時卻迎面而來,有傳言稱其將把HTC標價出售。
“HTC面對的境況是利潤下降,營銷做得不好。所以當這兩件事情在一起的時候整體營收會下降。你覺得競爭對手會做什么事情?當然是散布謠言。”王雪紅對《環球企業家》說。“我絕對沒想過賣掉公司。”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如果2010年有人說王雪紅要把公司賣掉,那他一定是瘋了。當時,HTC出貨量以兩位數暴增,令人稱奇的是如此成績竟是其停止自己的起家業務—代工,兩三年后取得的。
當時,正是周永明打電話給王雪紅,令其在2007年徹底放棄代工。周永明當時在電話中說,自己不僅要兼顧HTC,還要幫助其他代工品牌創新,如此精力有限,苦不堪言。王雪紅當機立斷召集高管開會,她認為應該把資源集中在HTC自有品牌的創新上,而非將創新拱手相讓于他人,如此還要迎合他人的無理要求。
這一決定令人大跌眼鏡,有些人坐看王雪紅的笑話。“都以為沒有他們,我們就生存不了,當時OEM(代工企業)已經把PC廠商寵壞了,它們根本就不想跟我們簽長期合約,覺得我們要靠它。但是我們想,這都是我們的創新,根本沒有一個東西是靠你自己的,它不跟我們簽合約,我們太高興了,剛好完全沒有負擔。”王雪紅回憶說。
砍掉代工業務后的HTC立即生機勃勃。2008年,HTC推出全球首款Android手機 HTC Dream。這款手機即使現在看上去依舊充滿科技感:它采用新穎的半側滑設計,手感極佳。它被視為Android手機歷史的起點,谷歌首款手機Nexus 1亦由HTC代工,它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安卓王者。
2010年,HTC總出貨量超過2500萬部,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8%,每小時就有3000部手機售出。2011年,這個數字達到頂峰,其年出貨量達到4300萬部。甚至有樂觀者認為,HTC將成為唯一能與iPhone對抗的公司。當年,王雪紅順利入選當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但她本人卻沒有出現在領獎臺上,她的丈夫陳文琦代為領獎。當時,身在美國的王正忙于處理與蘋果的激烈訴訟,這些訴訟也正是HTC從繁榮走向落寞的起點。
HTC很快變得不堪一擊。IDC數據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其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由2011年第二季度的10.7%驟降至4.7%。當年,三星主宰著Android智能手機市場,其份額高達41%。時至今日,這一優勢愈發擴大—HTC全球市場份額僅為2.6%左右。
HTC的成功和失敗猶如悖論一般—2008年正是依靠Android的開放,令HTC一度成為市值超過諾基亞的明星公司;同樣也因為Android的開放,諸如三星、摩托羅拉、華為、聯想、小米等公司瘋狂涌入,令其腹背受敵。
HTC曾是一家頗具前瞻性的公司。2005年7月,谷歌花費5000萬美元收購了一家由安迪·羅賓(Andy Rubin)創立的名為Android的小型無線軟件創業公司。“Android還沒有被谷歌收購時,HTC就已和Android有合作。當時HTC就已經很看好這個操作系統。”HTC前任中國區總裁任偉光曾如此告訴記者。
押寶Android真正的幕后推手是技術狂人、HTC首席執行長周永明。Google收購Android之前,周永明就和Android創始人安迪·羅賓熟識,如此經歷直接促成了雙方在早期親密無間的合作,并給HTC的品牌知名度、銷量帶來難以估量的增長。甚至連周永明也承認,“押寶Android超出公司內部預期。”
“周總本身也是搞技術出來的,他天天都泡在技術圈里,當時就已經可以看到開放平臺的誘惑和吸引力,這種開放性能夠給我們這種手機生產商提供很大的發揮空間。”任偉光這樣評價周永明。
HTC式微的原因頗為復雜,僅歸咎于一個人或某幾個人既不客觀也不公平。但其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卻發生于周永明執掌HTC期間,這亦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飽受詬病的是這位技術狂人卻并不擅長技術之外的動作。周永明這位沉浸于通信行業超過20年的老將,言語不多,他經常用“是”或“不是”回答問題。當產品在市場上獨霸天下時,寡言慎行無可厚非。但當蘋果、三星如潮水般發力,HTC薄弱的營銷和渠道能力就顯得不堪重負了。
“可以看看三星,三星的產品能有多超越別人?也沒有多少,但三星品牌略比HTC好一點,渠道又比HTC好一點,就又勝一籌。”知名通訊分析人士項立剛對《環球企業家》說。項認為HTC的落魄根源在于當其產品比較好,又比較領先時,卻沒有形成綜合實力。
例如HTC在2010年7月才真正意義上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彼時HTC在中國大陸的官方業務幾乎為零。直到2010年10月底,整個HTC在中國大陸地區只有1家專賣店,230個店中店。建立渠道,和運營商合作等一系列動作均發生在2011年。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渠道的乏力意味著什么不待言明。況且,渠道還并非HTC的致命傷。
反思
王雪紅把過去三年的頹勢歸因于三點:營銷差、創新不夠完美、供應鏈有問題。
謙卑曾經是基督徒王雪紅引以為傲的品質,但現在她終于意識到營銷上的謙卑將給公司帶來厄運。“去年我們的營銷做得很差。”王雪紅頗有些氣憤地說,“我們當時的營銷策略是,希望能夠集中品牌優勢,好好地請國外的人做一個整體營銷方案。結果做得不夠專業,而且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改變速度又慢,怎么能不差?”
不善營銷與HTC的歷史淵源有關。在2006年以前,這家公司主要業務為手機代工,HTC的產品從未被打上自家的品牌標簽,營銷能力亦不在王雪紅和HTC考慮范疇之內。王雪紅亦承認HTC在營銷上積累不夠,尤其與競爭對手三星相比。
2013年之前,HTC的口號是“quietly brilliant(低調卓越)”。打造這一口號的前任HTC首席營銷官王景宏曾對《環球企業家》解釋說,HTC就像是一個安靜的人,卻實力不凡。當時的HTC希望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資源,打造一個國際品牌。于是選擇用產品說話,低調營銷。
但這一策略并不符合產品越來越同質化競爭的智能手機市場。三星2012年全球營銷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3萬億韓元(約合116億美元),甚至比研發都多出13億美元。而據HTC年報資料,2012年其營銷費用僅為10億美元。今年1月履新HTC的首席營銷官何永生向《環球企業家》透露,這個數字在2013年亦不會有太大變 化。
何永生來到HTC后,首先與王雪紅討論“quietly brilliant”是否適用于現在的市場環境。“這是一個對內的策略,對公司員工的策略,是HTC的企業文化,但不應該是對外的營銷口號。”何永生認為營銷上HTC需要的是“大膽、有趣、真實”,所以HTC將來會朝這個方向走。王雪紅亦認可何永生的看法。
HTC的營銷問題并不局限于“過于低調”這一點。何永生加入HTC后,發現HTC將同一支廣告毫不改動地在全球使用,何就去了解這些廣告出自哪些廣告公司,結果發現其合作伙伴都是歐美公司。“這些公司是不是沒有創意?不是的,他們是非常有創意的公司,做的廣告都是得獎的。但是他們對亞洲不了解。”在何永生看來,營銷本土化不夠,是HTC的當務之急。
在王雪紅看來,HTC的產品從來沒有遜色于三星,甚至比它更好。“三星的Note賣得非常好,但其實我們的HTC Flyer很早就有了手寫筆。但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它的筆做得非常完美,因此推遲了上市時間。”王雪紅認為,HTC的最大問題還是創新做得不夠好,這其中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創新本身不夠完美,另一方面就是沒有讓消費者感知到HTC的創新。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王雪紅手邊放著厚厚的一摞《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的打印材料,她會不時展示HTC one所獲得的殊榮。“我們還是有點‘打高空’,不是很直接。誰買手機的時候先看《紐約時報》?”王雪紅很清楚產品獲獎與消費者購買之間相隔萬里,而HTC并沒有改善這一環。
痛苦和焦灼在所難免,王雪紅的內心肯定頗為煎熬。去年以來,戲劇性高空墜地般的業績讓HTC受到格外關注,連篇累牘報道中的HTC似乎已岌岌可危,但其實在這場風暴的中心—王雪紅的內心卻頗為平靜。王雪紅坦言自己經歷過很多挑戰,這次并不算是最嚴峻的,而且是“讓我進一步成長的挑戰”,“所以我還是抱著樂觀和興奮的心情去迎接它的。”
如此從容的緣由在于其虔誠的宗教信仰,這能夠令其更從容樂觀。“作為一個基督徒,不管遇到什么挑戰都要保持感謝的狀態。”王雪紅說。王認為如果沒有遇到這些挑戰,自己就不會去學營銷,更不會有激情去把營銷做好。本質上王也不認為HTC無可救藥,無非就是“我們是賣得不錯,但是并沒有在大陸發光”,僅此而已。
如此從容和樂觀的心態對深陷窘境的王雪紅來說分外寶貴。倘若上帝真的存在,當下的局面堪稱考驗。在王雪紅看來,HTC走到現在也有一些巧合因素。2011年,HTC一度在Android陣營中銷量排名第一。但與蘋果的訴訟案,卻令HTC錯過擴大份額的最好時機。這也被王雪紅視作HTC走向沒落的標志性節點。
此外,2010年,HTC的另一勁敵三星亦對其痛下黑手。后者的斷供屏幕事件令HTC雪上加霜。這打亂了HTC正常的市場節奏。HTC Desire原本是2010年HTC推出的重磅產品,不幸的是它準備采用三星AMOLED屏幕。“當時三星的面板AMOLED的良品率非常差。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幫助把他們的AMOLED做好。三星的屏幕跟HTC的技術團隊結合,就把它培養起來了,尤其是它的屏幕。三星自己的手機都沒有去做,只有我們做了。”王雪紅說。但戲劇性的一幕隨之而來—當成功做出優質屏幕時,三星卻食言無法交貨。
“三星自己要做Galaxy的時候,把我們的訂單砍掉,去供應他們自己的東西,這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王雪紅說。她透露為解決屏幕斷供問題,她曾親自前往韓國兩次,但最終無果。不得已而為之,HTC更改了屏幕解決方案,最終改用索尼的SLCD屏幕。“這是一次不公平的競爭,我們很生氣,那時候就說不用AMOLED了。”痛定思痛之后,王雪紅親自投資了研發屏幕的公司。
命脈
三星的斷供事件令王雪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思考的結果是“HTC必須要繼續創新,要堅持下去,這是HTC的命根。次要的是將這種創新傳遞給消費者。不能說蘋果、三星怎么做,HTC就要怎樣去做。”在接受《環球企業家》專訪時,她一再強調HTC并不打算仿效任何人,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這也符合王雪紅一貫個性—雖然其父富可敵國,但其創業之時未從王永慶手中拿過任何啟動資金。
更何況在王雪紅心目中,蘋果、三星也不算巨頭。“現在有巨頭嗎?”當有人將兩者稱為巨頭向王雪紅發問時,她曾如此反擊道。王解釋說這絕對不是驕傲。“任何小公司都有非常值得尊敬、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今天的巨頭明天都有可能不是巨頭”,“我尊敬每一家公司,如果它有創新。”她坦言自己從不會看重一家公司,也從不會看輕一家公司。“我不認為我有任何競爭對手”,她甚至大方地承認自己“非常愿意用所有競爭者所有好的東西”。“我使用別人的產品你也不要吃驚,我皮包里也有很多新的東西。”
她的包內究竟有什么,人們不得而知。但里面肯定藏著一些產品—這些產品反映了她對這個行業最隱秘、最真實的看法。王雪紅如此評價競爭對手—蘋果真的有創新,它改變了人們用智能手機的方式,而三星則是一個很重要的“抄家“。“我覺得很多創新都是我們先有的,它的屏幕還是我們調的。”王忿忿不平地說。
另一個變化則是王雪紅越來越頻密地訪問中國大陸,她甚至加入了某個內地企業家圈子。她是唯一具有中國臺灣背景的女企業家。加入這一圈子頗費周折,幸好,王雪紅的推薦人很有分量—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推薦了她。
王一反常態開始經營大陸企業家的圈子人脈,這或反映出王雪紅和HTC對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視。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HTC市場占有率為8%,僅次于蘋果和三星,但在中國大陸市場,HTC的成績并不理想,其市場關注度排名第五,銷量則排到十名之外—中國市場占到全球整個智能手機的30%,如此糟糕的成績單直接拉低了HTC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
唯一的好消息在于在4000元以上的細分市場,HTC排名尚在第三或第四名。而在中低端市場,由于產品不足,渠道乏力,HTC在中國大陸發展長期滯 后。
王雪紅認為HTC的高端產品都在進步,但卻忽略了中端產品。“我們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王說。由于過于關注增速放緩的超高端手機市場,而忽視了中國、印度、印尼等發展中國家中低端領域的市場需求。Gartner分析師C.K. Lu對此評價說:“HTC不知道如何生產低價手機,這不符合他們的基因。他們不知道如何生產低價或具有差異功能的手機。他們通常都會對高端手機進行降級,但這無法奏效,這種方式太過時 了。”
HTC的節節敗退從表面上看應歸咎于不甚得力的營銷,但癥結或在于產品定位及產品規劃上。混亂的價格體系挫傷了購買者的積極性。其低端產品的行貨與水貨差價高達數千元,這在其他品牌身上幾乎聞所未聞。
更致命的是HTC既未如蘋果那樣引領消費潮流,靠一款殺手級產品包打天下,也沒有如三星全線覆蓋,以兼顧市場占有率與利潤。它的硬件整合能力頗為低下,對OEM廠商亦無控制力,其屏幕嚴重依賴于競爭對手三星,并無垂直能力的HTC甚至電池均需天語這樣的廠商代工。
業內人士劉啟誠亦認為,HTC的處境有些尷尬。他對《環球企業家》說:“HTC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國際大廠,沒有放下身段,而其產品創新并沒有能夠讓競爭對手顯得有多差。”如此尷尬的定位讓消費者很難接受高價的HTC手機。“對于中國大陸消費者而言,一款4000元以上的手機,會選擇蘋果或者三星,而不是HTC。”
即使如此,王雪紅仍不愿妥協,她依舊不打算涉足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機市場。“做高端產品還是HTC的路線,確實我們也會做中端產品,會繼續下去。”她認為這一策略無法妥協,其邏輯在于HTC的核心是創新,要想創新就要付出代價,所以一定著重高端產品,只是有些創新是可以被中端產品使用而已。對于高端和中端產品的比例,王雪紅并不愿透露,她希望大家“拭目以待”。
“HTC對自己定位中高端,問題也不大,但一定要配合運營商。畢竟能夠和運營商耍大牌的只有蘋果一家。”項立剛說。但在這一領域,HTC籌碼卻并不多。
時至今日,它甚至沒有能夠進入運營商的核心采購名單。“華為、聯想這些公司的手機大半是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而HTC缺乏和運營商良好的溝通。”劉啟誠說。癥結在于當運營商最需要HTC的時候,HTC卻沒有能夠幫助到它們,例如2012年運營商主打千元智能機概念時,HTC卻遲遲不能推出相關產品。“這種合作能夠取得運營商的信任,而HTC卻沒有做到這點。”劉說。
項立剛對此頗為認同。“和運營商建立起好的關系,對于所有手機廠商都非常重要。”從小米的例子不難窺見這一點。2011年,小米計劃先做30萬臺,不考慮盈利。但中國聯通一筆訂單就采購了小米100萬臺。“有時候運營商需要的時候,你就是做不了也得做。你幫助運營商做了低端機,運營商會感謝你的,在高端機的時候也會幫助你的。”當然,HTC也并非和運營商毫無成功的合作。“去年我們的desire系列賣得相當好,也讓它們(三大運營商)的業績有所突破。”王雪紅表 示。
但類似的例子還是太少了。
換刀
HTC業績下滑隨之而來的則是人事震蕩。短短數月間,包括COO馬修·考斯特羅(Matthew Costello)在內的8名高管離職。
對于離職高管,王雪紅的態度是“想去就去”,她坦言僅挽留過10%的人。在她看來,這10%的人因為在HTC具有長期工作經驗,因而具有保留價值。
對于大多數離職者,王雪紅并不在意。“因為這些人對HTC并沒有一種熱情和堅持,而且可能也沒能力留在HTC,這是重點”、“有些西方人士確實是離職了,能夠跟我們公司打拼的才是真正的骨干。”
王雪紅偏愛在逆境中仍能吃苦耐勞的人。在其心目中,2007年入職、現任HTC中國區總裁的董俊良就是這樣的人。為打開印度市場,董俊良曾經和當地經銷商一起跳舞;為突破越南,董俊良跑過越南全部58個省份。“沒想到吧,那個小國家的省份比我們中國還多。”董俊良對《環球企業家》感慨地說。
董俊良之所以能夠上位的原因在于其成功地打下日本市場。這一市場的特殊性在于,夏普、索尼、富士通等品牌有很強的產品競爭力,而日本國民對于本土品牌認可度極高,國外品牌除蘋果外一直難有突破。在董的努力之下,HTC在日本市場小有所成,2013年第一季日本智能手機銷售數據顯示,HTC以6.6%市占率力壓三星,當季銷售量約為50萬部。
將更艱巨的中國大陸市場交給董俊良是王雪紅思考長達三個月的結果。她的想法是董俊良曾經在最難的日本市場取得成績,這種成功亦可復制到北京、上海等地。“如果好好聚焦,我們有可能在上海、北京做好。小可以復制到幾個重要的城市,大到(全國)一盤棋。經過這樣三個多月的交流,我的想法她也認可。”
董俊良和王雪紅淵源頗深。這位古典音樂和歌劇愛好者曾任HTC北亞區總經理,早年間曾擔任多普達(HTC在國內的授權品牌)總裁。現在的董俊良能夠和王雪紅隨時溝通。“王老板對中國大陸市場是有期待的,也全力支持,這個夢想如何共同實現?她是一個領航者,給一個愿景、目標和資源。我是一個實踐者。” 董俊良說。他還向王建議“快速對接”,因為“時間很重要”。
董俊良所言不虛,時間對于HTC來說可能是最稀缺的資源之一。今年9月,蘋果、三星、小米、魅族等競爭者連發新品,這是董俊良接任以來的首次大考。在上任一個月的時間內,董俊良絲毫不敢懈怠,他火速梳理庫存,調整價格與產品定位,并著力推廣新品。30天內,他踏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核心城市,至少和包括運營商、渠道商在內的20余名高管洽談業務。
剛剛過去的一年,HTC在中國大陸地區已調整策略,毫不吝惜投入市場資源。僅去年一年,HTC在中國大陸已新開2500家專柜和47家專賣店。批評者認為,如此投入與2012年HTC理應在中國的銷量不成正比。董俊良亦認為2500家專柜對于全國來說還是太少。“以前外商公司是很短視的,我知道HTC對中國大陸市場有長期的策略,尤其我們產品線的規劃。前期投入自然不可避免。”
董俊良希望HTC在中國內地實現本土化,當務之急是需要搭建一個本土化的營銷團隊。“這個團隊需要了解中國市場,了解HTC,了解消費者。我們需要本地化的溝通,要分配好營銷資源,因為廣告有50%在‘打高空’,HTC不能做那么奢侈的營銷。”董俊良對《環球企業家》說。在談及小米的“以銷定產”模式時,董俊良坦言“HTC現在還不能這樣做。我不是雷軍。”在他看來,HTC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優秀的產品研發團隊及運營商資源。
被王雪紅招至麾下的另一大將是首席營銷官何永生。這位新加坡人在臺灣遠傳電信工作十年,此前亦在摩托羅拉有七年工作經驗。何永生來到HTC后,首先重新定義HTC的消費人群。“從今年開始,我們的營銷會聚焦在一個族群,就是‘Exceptionals(杰出人士)’,我們通過全球調查發現有10億‘Exceptionals’,年齡大概在18到30歲之間,他們是具有領導性和影響力的群體,包括用的手機、用的品牌都能影響到大眾族群。”何永生解釋說。
HTC的市場調查還發現,這一族群對智能手機的要求極高。他們使用手機并不單純滿足于通話和視頻,而且要有與眾不同的風格。
之前,王雪紅將營銷看作HTC最為薄弱的環節,何永生所肩負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何永生來到HTC后則將廣告本土化提上日程。“簡單地把歐洲、美國的那一套拿來擺在中國,我很少看到有哪個品牌通過這種方法成功。因為我們華人會把米飯做成稀飯,日本人把米飯做成sushi,美國人也吃米飯,但是他們會把米飯做成炒飯,一種米飯適合一種人,某個品牌到了某個市場多多少少都要調整一下。” 何說。
HTC已計劃在不同地區拍攝本土化廣告,并加強網絡營銷力度。“今年當我們推出HTC One的時候,在歐洲用的是BlinK Feed(繽紛聚合界面)的廣告,亞洲則用了王力宏、五月天代言。”何永生說。
何永生計劃展開更多針對中國市場的營銷。依照設想,HTC在中國內地的營銷工作先在一二線市場鋪開,然后層層提升品牌知名度,逐漸滲透至三四線市場。在他看來,中國市場的“Exceptionals”族群不在少數。這個族群對于媒體的消費不像大眾一樣會看很多平面報紙,若想要了解什么新聞、購買什么產品,通常都會先上網去尋找資料。因此HTC在中國內地的大部分營銷費用會投放在網絡媒體上。
為了營造先聲奪人的效果,HTC花巨資聘請《鋼鐵俠》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詮釋品牌內容,這也是其所拍的全球第一支商業廣告片。“他甚至為這支廣告專門學習了中文。”何永生對《環球企業家》說。這支廣告在互聯網首播當日點擊就超過100萬次。
王雪紅希望何永生能力挽狂瀾。“我們的CMO是非常好,執行力也相當強,但畢竟只有八個月,還是非常值得期待。作為一個企業,換了一個CMO不能說第二天就想要結果,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王雪紅如此評價何永生。她坦言自己的用人原則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值得一提的是意識到營銷短板的王雪紅亦在自我改變。投資TVB并身兼香港TVB非執行董事的她深知若TVB電視劇中光鮮亮麗的男女主角手中沒有拿著HTC手機,這即是失職。如此不難理解,為何芒果臺即將熱播的瓊瑤劇《花非花霧非霧》集中出現HTC的身 影。
4G
重新完成人事布局的王雪紅沒有做甩手掌柜。一位HTC員工告訴《環球企業家》,就在HTC中國區發布butterfly s產品的當天早上,王雪紅還在關心展示機是否到位這樣的細節。雖旗下管轄公司眾多,但王雪紅已有一半以上精力投入到HTC。每天忙碌的她只能晚上十一點之后入眠,而且“一般情況下我都很早起的。”不過她并不覺得辛苦,“我每天都過得蠻高興,而且蠻有熱情。每天的生活還蠻好的。”在王雪紅看來,HTC不僅是一家公司,更是養活了好幾萬人的機構,不能隨便失敗,這也是基督徒的一種“施”。工作之外,王雪紅亦希望平衡生活。她會悄悄在兒子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推特上關注他。閑暇時,她亦熱衷于跑步和網球。
王雪紅的口頭禪有兩個。一個是“施比受有福”,另一個就是“創新”。她認為,HTC的核心就是創新。在幾年前,在其授意下,HTC就開始研發可穿戴設備。但她似乎也并不急于摘果子,“要讓營銷的人、研發的人有時間、有空間,要能夠容忍他們的錯誤。”她對未來產品的夢想是“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是看不到的,我要看什么東西,我就可以在空氣屏幕上看到,我要聽音樂,我摸一下耳朵,我就可以聽到很多很好的音樂。”
類似的執著自然會讓人想到喬布斯,但王雪紅并不愿與之相比較,她回絕的理由頗為奇怪。“喬布斯又不是中國人,不太能比較吧。”也許在其看來,如此比較毫無意義。“說老實話,三星起來也不過是一年半年的事情,事情要改變是非常快的,蘋果這么多年來,十幾年前非常低落,很長一段時間低落,忽然間,去年它成為全美國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因此,挑戰別人不如挑戰自己。”王雪紅說。
如果有一個水晶球可以預見未來,王雪紅或希望能看到HTC在4G時代再度領先。在其看來,HTC的行業影響力仍在。10月初,在清華大學的一場有關4G的論壇上,通訊界明星云集。高通全球CEO保羅雅各布(Paul Jacobs)就專程來中國為HTC站臺。
王雪紅已悄然下注4G。在全球最先進4G LTE市場之一的美國,其LTE終端市場發展比較迅速。近年來,美國幾大運營商不斷加速4G LTE網絡布局,初步預估到2013年底,美國將會有四家無線運營商的LTE網絡都能達到至少兩億人口的覆蓋水平。
美國LTE市場為什么能獲得如此迅猛的發展?HTC功不可沒。美國運營商Verizon旗下首款4G LTE智能手機,ATT首款支持LTE網絡智能手機,ATT首款、同時也是全球首款LTE 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以及德國運營商Vodafone首款LTE智能手機,均由HTC推出。攜手多家運營商巨頭率先發布首款LTE定制機型彰顯了HTC在這一領域的先發優勢。
針對中國市場,HTC亦是第一個首發TD-LTE的手機。“可以講整個的LTE幾乎HTC都是第一。”王雪紅對HTC在4G領域取得的成績極為自豪。
和王雪紅一樣,周永明對4G也充滿期待。“我們在國內3G發展了差不多3年,我們感受到的是智能手機的流行接受度是很不錯的,可是真正的體驗還是比較基礎的互聯網的服務,還是非常有限的。”周永明這樣 說。
的確如此。在王雪紅的愿景中曾有這樣一幅場景—不久的將來在救護車上就可以很快把病人資訊傳到醫院,在救護車上完成精準服務和治療。這就是4G的力量。4G也完全可以讓一個城市更加智慧,比如手機和汽車的連接、智能眼鏡的使用等等。“只要真正的傳輸速度快了,然后有很好的廠商提供設備,硬軟件結合就可以了,這就是HTC要做的。”
在王雪紅看來,HTC對于4G已經“very ready”了。“可以這么講,如果說運營商在4G的整個布局和基礎建設都完整了,那我們HTC的產品全部都會是4G的,我想我們是唯一一家可以有各式不同4G產品出現的廠商。”王還表示HTC怎樣布局中國市場,還要看運營商怎么布局起基礎建設。
這場4G論壇過后不久,HTC就在北京首發了4G大屏幕手機HTC One max。這款產品肩負著拯救HTC中國市場的重任。董俊良透露One max的正式發布標志著HTC在產品、品牌、營銷、渠道等各方面已進行全面調整。
不過,在硬件之外,王雪紅亦強調絕對不會忽略軟件。軟硬結合是王雪紅一直希望打造的核心競爭力。自2009年起,獨有的用戶界面HTC Sense就被搭載在HTC Hero之后所有的產品上。年初推出新HTC one后,HTC又首次采用繽紛聚合頁面BlinkFeed。王認為HTC BlinkFeed首頁是新HTC One的核心體驗之一, 這項功能將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統整在一起。
但這一行業競爭有多慘烈?看看王雪紅的工作時間變化就知道了。在HTC,以往她每周僅工作兩天,而現在每周要工作6天。面對如此艱難時局,宗教信仰則是其為數不多的慰藉。她將自己看成神的仆人,并認為神在危難時刻總會拯救她。因為威盛的官司,她曾飛往英國與英特爾打官司,輾轉于18個法院。有一次,她坐在最后一排,擺在她面前的法律文件堆積如山,有些她能夠理解表達清楚,有些則完全不能。“我心里就冒出一個非常非常平安的Message,我是有神的,這時一首很美麗的歌浮在我的腦海里面,然后覺得這是非常Enjoy的,這是一個我沒經歷過的場景,現在我還沒有第二次經歷過。”王雪紅對《環球企業家》說。“結果就是我們贏了,沒多久他們就和解了”。
但厄運仍未過去。HTC與威盛一樣亦面臨諸多專利冷箭,它雖與蘋果的逾12項法律訴訟最終達成和解,并簽署為期10年的專利交叉授權協議。但美國各運營商仍擔心法律風險,一直避免與HTC合作,HTC過去一年間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減少了一半。攪局者還包括同病相憐的諾基亞。它正在美國起訴HTC侵權并且勝訴,這使得HTC面臨被美國市場拒之門外的危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9月末曾初步裁定HTC侵犯了諾基亞可提高信號傳輸效率和電話接聽質量的兩個專利。接踵而至的是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級法院負責專利法庭裁定,兩者裁定多款HTC手機侵犯了諾基亞的一項移動網絡標準專利。諾基亞仍不依不饒,就此專利繼續在德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向HTC提出起訴。若敗,這將給其帶來滅頂之災。
王雪紅的另一個慰藉則來自其父親、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王回憶稱父親亦曾在50多歲遭遇困境,她認為自己的困難與其父相比不堪一提。父親王永慶在世時,每當王雪紅遇到問題,他都會告訴她應該怎么做。王雪紅曾向其父講解手機。“他還聽得津津有味,每次跟他對談,我都還是蠻緊張的。”王雪紅說。
“我覺得我真的是一個富二代。”王說。這并非基于財富層面,而是她從父親那里所學到的東西。例如王永慶54歲開始跑步,每日不輟,堅持跑到87歲。王雪紅認為鍥而不舍、熱情正是她從父親那里所學到的最寶貴東西。
這正是當下拯救HTC所必須的。王雪紅向《環球企業家》透露她認為今年第三季度就是HTC的谷底,其后業績將出現反彈。神跡會再度出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