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美術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個人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也有很大的好處。紙藝是小學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紙藝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一項手工藝術,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加強對小學美術紙藝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小學美術;紙藝課程;教學;紙藝作品
小學美術中的紙藝課程是小學生美工的重要構成要素,對于小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與提高,學生感性經驗的積累以及審美情感的激發都有促進作用。但是,我國的小學美術紙藝教學還存在一定問題,一些教師過于強調運用紙藝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忽視了學生對于紙藝作品的欣賞,不能有效地利用小學美術紙藝課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以小學美術紙藝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為題,試圖將小學美術紙藝課程中的動手與動腦兩個環節進行有機結合,切實提高小學美術紙藝課程價值的發揮。
一、重視所欣賞紙藝作品的選擇
發揮小學美術紙藝課程的價值,要將紙藝作品的欣賞與制作結合起來。在引導學生進行紙藝作品欣賞之前,教師要選擇合理的紙藝作品,使其作品的含義在小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范圍之內。一般來講,教師引導學生所欣賞的紙藝作品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紙藝作品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當一件紙藝作品呈現在小學生面前時,我們應使小學生在第一時間感知紙藝作品的內容。不是所有的紙藝作品都適合小學生進行欣賞,受民族習慣與地域風俗的影響,許多紙藝作品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分離。如果我們僅從自身的認知水平出發,為學生挑選一些名人名作,這對于小學生的紙藝欣賞來說是不利的。因此,作為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紙藝教學時,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審視可以選擇的每一份紙藝作品。通常我們可以選擇小學生所熟悉的中國剪紙,新年時張貼的中國窗花,“福”字與“喜”字等等,還可以選擇一些具有童趣的作品,比如說金鳳杰的《遛鳥》等讓學生欣賞。
第二,紙藝作品要具有美術價值。小學美術的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趣,引導小學生對線條與色彩、美術構圖等進行初步認識,使學生在進行紙藝欣賞的同時了解影響美術感的多種因素。因此,在對欣賞作品進行選擇時,教師要從作品的特點與教學的目的出發,為學生選擇具有美術價值的紙藝作品。比如在進行紙漿畫的選擇時,不僅要考慮作品的內容與色彩,還要關注平面與半立體、立體作品的區別,使小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受到紙漿畫的肌理美。比如說劉杰的《梅》。
第三,紙藝作品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小學美術紙藝教學要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的心態,用正確的世界觀看待周邊事物。
二、創設良好的紙藝課堂氛圍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進行紙藝教學,需要一個寬松與自在的學習環境。只有在相對自由的課堂氛圍之中,學生面對不同的紙藝作品,才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強對紙藝作品的認知。創設良好的紙藝課堂氛圍,主要應從人文氛圍與物質氛圍兩個方面進行。所謂的人文氛圍,主要是指小學美術紙藝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做學生的良師,在課堂下做學生的益友。在這樣的師生關系基礎之上,學生可以在老師面前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更好地與其他同學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審美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還要注重紙藝教學物質環境的打造,將一些學生了解的紙藝作品張貼于教室的合適位置上,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受到紙藝作品的感染,無時無刻不在接觸紙藝作品的美,更要使紙藝作品中的積極的人文精神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起到引導與規范的作用,在看到紙藝作品時,進行自我行為的反思與規范,令紙藝作品的價值得到發揮。
三、培養學生的紙藝作品制作能力
在對紙藝作品進行欣賞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一些有意義的作品動手進行制作,使學生將對紙藝作品的喜愛化作行動,并以這份熱情為動力開發屬于自己的紙藝作品。教師還可以對一些通用的紙藝作品制作技巧進行傳授,在教學內容允許的情況下,應為學生設置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話題,促使學生進行紙藝作品自主研發。比如說學習《會動的小紙人》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紙人的制作,而紙人的表情與具體形態可以由學生進行自主創作,使每一個學生找到學習紙藝作品的價值,在制作中找到紙藝帶來的快樂。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將折紙元素融入紙藝課堂中來,使學生通過折紙、剪紙等多種元素的融合創造一個會動的小紙人,發現紙藝作品的奧妙。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是我國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要素,紙藝是小學美術的重要內容。加強紙藝作品的欣賞與制作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對小學美術紙藝教學的方法進行了上面的幾點分析,希望小學美術教師重視紙藝課程的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紙藝欣賞與制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
參考文獻:
莫妮.論兒童美術教育中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J].美術大觀.2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平望實驗小學)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