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在不斷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教師更多的為“學”做準備,轉換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承認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并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理解、體會和感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并為學生終身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新觀念;情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教學的方式更新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雖說課程改革帶來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也帶來了不少的爭議。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在這些爭議和困惑中,不斷地反思、實踐,探索如何才能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上好數學課。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師角色是根本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轉變觀念和角色,給自己設定新的身份和位置。改變以往總是為“教”做準備,不自覺地就將自己放在課堂的中心,想要控制和掌握課堂上的一切,“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想盡辦法地把教材上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而現在,我則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站在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合作者的角度,考慮教材怎樣呈現才能讓學生更有興趣學,考慮教學方法,學生應該如何學才能事半功倍,低耗高效。
二、創新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是前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更多關注的是一些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其能有效地為數學教學服務。首先,情境的創設不要太追求外在的形式,一定要注重對教學主要內容的把握,要能夠突出數學的本質,在設定的情境中,最先吸引學生的可以是外在,但是最后引人回味的一定要是教學內容本身,這樣學生才能獲得知識和進步。但如果從頭到尾,只有表面上趣味的情境吸引學生,那么,再新穎的教學情境,也是徒勞。其次,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學生才能聞到身邊的“數學味”,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在生活中尋找、發現、感受這熟悉而親切的味道。
三、自主探究,培養創新能力是重點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在學生親自與數學交流的活動中,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逐漸形成數學意識,從而建立屬于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方法。“小組合作”是一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好方法。在小組中,讓學生自由地評論、訴說、傾聽、討論、爭吵,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促進、激勵、提高,在操作中揭示真理,在合作中建立集體意識。有一位教育家說過:“作為教師重要的是懂得什么該講,什么不該講。”所以在學生的小組合作中,只要是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的,我絕不提示;只要是學生自己能做到的,我絕不幫助;只要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我絕不講解。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開動腦筋,活躍思維,自己發現、探索、理解、體驗、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回歸生活,體驗實際應用是關鍵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的概念和思想,只是數學學習的一方面,學習了知識并能夠把這些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一些日常的實際問題才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們要適當地拋開課堂和教材,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體驗數學的價值,一方面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從感情的角度,加深學生對數學價值的理解,從內心中感到,數學有用,學數學有用,從而產生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情緒。
總之,面對課程改革,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轉變觀念,更新教法,既要有形象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自主探究的合作,培養實踐精神;又要有實際生活的回歸,體驗數學價值。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和新課程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實踐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技術[M].長春出版社,2004.
[2]陳清容,呂世呼.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郝旭.新課標中小學數學經典案例:小學數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吉林省磐石市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