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課變得生動。我們可依據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如生活情境、趣味情境、操作情境、懸念情境、認知沖突情境、競賽對比情境等。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教學課堂;創設情境
自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創立情境教學法以來,情境教學便被不斷地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并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數學課變得生動、形象并富有吸引力。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生活越貼近,他們接納學習內容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要留心生活,創設符合本班學生的生活情境,讓數學更貼近生活。
例如,華應龍老師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創設了一個“如果你是主教練,你會安排哪位球員點球”的生活情境,進而引發學生討論:從“誰進球最多誰點球”到“誰失球數最少誰點球”,再到“誰進球的可能性最高誰點球”,從而導入百分數的學習。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研究、分析、問題的欲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鮮活生動。
二、創設趣味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就看你創設的情境是否有趣味,你呈現給學生的學習材料是否有趣味。
例如,教學《鐘表的認識》時,教師創設猜謎情境,讓學生通過猜謎對鐘表產生濃厚興趣;賁友林老師創設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把學生引入“7”的乘法世界。謎語、故事、小動物、童話等等都是我們創設故事情境的常用題材。趣味情境,猶如磁石一般緊緊吸引住學生,使學生由厭學、苦學變為喜學、樂學。
三、創設操作情境,搭起學生思維橋梁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手與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腦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手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和鏡子?!苯處熆梢栽O計適當的操作過程,讓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得新知。
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可以創設擺三角形的情境:用6根小棒,每3根擺成一個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學生先擺一擺,再用算式表示。如果是7根或是8根小棒呢?你也能先擺一擺,再用算式表示嗎?通過操作,學生進一步理解分的過程,充分地感知分的結果,從而為揭示有余數除法的學習搭起思維橋梁。再如,華應龍老師教學《圓的認識》時,創設了一個尋寶的操作情境:寶貝在離你左腳3米遠的地方,你能在紙上表示出寶物的位置嗎?可能在什么位置?這是什么樣的圖形呢?為什么是一個圓呢?學生先通過定點定長、描點相連等操作活動獲得圓的鮮明、直觀的表象,為進一步探索圓的特點作鋪墊,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創設懸念情境,引領學生大膽猜想
懸念情境,是學生求知欲望的觸發器。創設懸念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引領學生大膽猜想和探索,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諧、穩定地發展。
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設計懸念情境,讓學生任意報一個數,教師隨即判斷出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再讓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這樣學生便被老師的“神機妙算”所折服,頭腦中便會產生“一定有什么奧妙”的懸念,使他們萌發強烈的求知欲。再通過若干例子大膽提出猜想、驗證猜想,完成整個學習任務。通過創設懸念情境,把整個學習過程貫穿于“懸念—猜想—驗證—釋懸”這一主線,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創設認知沖突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創造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如果有疑問,心里感到困惑,便會形成認知沖突。教師應善于把握教材,巧妙設疑,大膽創設認知沖突的情境,使學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從而讓課堂學習從溫習舊知走向創造新知。
如在教學《中位數的認識》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一次數學測試,第一小組7個同學的得分情況如下:90、94、95、86、33、97、100,你能算出這一組的平均成績嗎(85分)?第一小組的小明得了86分,他回家后告訴媽媽說,自己這次測試成績處于小組“中上水平”。你對小明的說法有什么評價?在這一情境中,小明的成績是第六名,算不上是中上水平,可他的成績比平均分還要高。這時就形成了強烈的認知沖突:以往的學習中平均數大多能代表中等水平,今天好像不太行。學生必定在這種強烈的沖突中找尋成因,探索并創造新的知識。
六、創設競賽對比情境,感受數學學習價值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喜歡競爭。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創設競賽對比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練習,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同時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策略——畫圖》時,可以設置兩組比賽,題意相同,一組為文字表述,一組為圖形表示,讓學生進行練習競賽,然后再比一比哪一組做得快做得好。通過競賽對比,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畫圖的好處。再如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時,教師創設人機大戰的競賽對比情境,讓學生既知道了計算器計算的方便、快捷、準確的優點,又感受到計算器也有缺陷,人腦比計算器更“聰明”、更有“創造性”。
總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是一項艱巨的創造性勞動,它需要教師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熟悉學生,了解自己。愿所有的教師都能創設有效的情境,在情境中探索、創造,演繹精彩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成長、飛翔。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市朱莊中心小學)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