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教師的教育理念也應該有所轉變,過去教師是教,學生是被動地學。從前兩年學習了江蘇省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先進教學方法后,我不斷探索怎樣教課堂更有效的問題。課堂教學有效性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課堂上教師教的有效性,另一個就是課堂上學生學的有效性,對于課堂上教師教的有效性,大家研究的比較多,但我們的課堂已經轉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活動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人,所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以學生學的有效性為主,那么怎樣教學才使我們的課堂有效呢?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總結的三點看法。
一、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對任務進行布置,對學習的內容具備針對性
一節課堂只具備有限的40分鐘時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做的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根據其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知識要針對性地解決,教師要時刻指引學生將好的學習方法說出來,使學生提前預習,知道如何預習,讓預習變為一種好習慣。
二、教師要懂得運用一套合理的學習方式進而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讓學生懂得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的經驗告訴我必須要懂得運用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規范教學,而這些規范要求老師要做到面面俱到。預習:鼓勵學生對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可以把不懂的地方標注,可以自己查閱字典,教師通過檢查和授課,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上課常規:學生要做的是遵守課堂紀律,教師要做的是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指導教學,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學生主動參與,教師適時引導。作業常規:教師時刻提醒學生完成作業時一定要認真,書寫一定要工整,把作業及時上交。
三、不隨意延長課堂學習時間,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隨意過分延長課堂時間,對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有破壞性作用,也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學生討厭任課教師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就是低效,對有些學生來說甚至是無效的,而且浪費了時間。
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拘于一種固定的模式、教學環節,要根據課堂的需要和課型的需要靈活運用,最終我們把握一點: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以上這些是我對“課堂有效性”的一點想法。
(作者單位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中心學校)
編輯 劉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