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破除傳統教學過分注重抽象理論說教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材根據小學生的實際認知設置了綜合實踐課,以期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動手實踐來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過程,最終獲得數學知識,提升技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認知規律;創新措施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開設了綜合實踐課,旨在解決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小學數學主要針對的是基礎的自然數運算和簡單幾何圖形的探索與研究,如果以滔滔不絕的理論灌輸式教學,學生肯定感到枯燥無味,無法激活探索興趣不說,更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理論解說不感興趣。這樣,既生動、形象,又能充分體驗數學過程的數學綜合實踐課堂就具備了客觀、主觀雙方面的支持。鑒于此,筆者聯系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綜合課堂的實踐因素及實施策略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的三個基本性質
1.生活化
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小學數學學習的自然數運算、情境問題解決及簡單幾何圖形的性質等都在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不乏應用土壤,而綜合實踐課就是為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讓大家通過體驗內化知識,遷移能力。
2.實踐性
實踐出真知。教學過程不僅要有理論講解,更重要的要有實踐運用,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新教材中的綜合實踐課強調的就是實踐,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只有動手實踐才能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才能有效理解并生成運用技能。
3.創造性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是對數學能力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對知識和技能的最高要求。數學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我們要從小學抓起,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創造性地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實施探索
歸納總結了綜合實踐課的基本性質,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實施策略設定。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1.設置生活情境,牽引學生探究
既然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綜合實踐課引進生活化情境來牽引學生探究興趣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粉刷圍墻”時,筆者就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來激發孩子們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1)就近讓學生觀察教室墻壁,看一看哪部分需要粉刷,然后根據這部分的圖形設置相應的簡潔的粉刷方案。(2)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遴選出最優化的粉刷方案。如此設置從學生最熟悉的、最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入手,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彰顯數學課堂的靈動性和生活實用性。
2.巡回指導實踐,完善自主探索
綜合實踐是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探索,但這不等于放任不管、信馬由韁,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定要適時巡回指導,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協助指導解決,消除探索實踐的攔路虎。這里以五年級的“鋪一鋪”教學為例,學生根據認知和能力搭配成三五個人的學習小組共同對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腰梯形等圖形進行密鋪實驗。這個過程中,筆者一直巡視每一組的進度,保障合作紀律不紊亂,同時也針對學生的棘手問題參與討論,比如許多學生找不出密鋪的巧妙方法,筆者就加以指導和示范,避免探索中出現的逡巡不前現象。當然,教師指導要把握好“度”,不能喧賓奪主,不能壓制了學習自主探索和實踐的積極性,要以鼓勵和適當地啟發為主。
3.及時歸納總結,形成創新能力
及時的歸納總結是對實踐活動知識體會、遷移的有效手段,不能總結和反思,教學實踐可能只是一堂熱鬧的動手游戲,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以及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以五年級下冊“打電話”教學為例,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筆者抓住重點設計4個問題來牽引大家歸納總結,反思升華:①同學們是怎樣分組的?②這樣分組的優勢是什么?③分組越多越好嗎?④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四個問題形成主線對課程進行了全程回顧和總結,牽引大家內化知識,生成能力。
以上是筆者從小學認知規律出發,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從一線教學的角度對怎樣落實和實踐數學綜合實踐課進行的分析討論和實踐總結??傊?,數學實踐課是孩子們探索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有重要指導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分析和探究更優化的方案來踐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重視對教學過程的適當調整和課前準備,確保課后的認識升華教學指導,全面保證教學收到實效。
參考文獻:
[1]張正瑋.淺談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8).
[2]陳建宏.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特點分析[J].成功:教育,2008(06).
(作者單位 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大華中心學校)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