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低年級教育學中更為重要。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記憶效果較差。作為低年級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牢固而輕松地掌握新學的生字。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方案
一、順口溜記
因為順口溜適應兒童的特點,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容易接受,記憶也比較深刻。所以根據字形編順口溜的方法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教“停”字時,傳統的順口溜“一人來到亭子旁”很形象地使學生很快記住了字形,給學生的印象中也比較深刻。
二、拆字法記
就是把一個字根據它的結構分成幾部分,來幫助學生理解記字意。如:“使”字是學生出錯較多的字,在糾錯時我把它分為“亻”旁,“一”字頭和“弓”字腰、“人”字架四部分,“亻”旁站左邊右邊“人”字架穿透“一”字頭和“弓”字腰。如此教學方法,通俗易懂,在學生的記憶中也相對牢固。
三、比較法記
1.形近字比較。形狀相同的字如:“值”字與“植”字的比較,教學中先讓學生比較相同字形的讀音,看到兩個字的讀音相同,字形相近,用法不同,著重看清“值”是“亻”旁,與人有關,“植”是木字旁,與植物有關。并舉實際句子說明它的不同用法。如:“今天該我( )日了”與人有關應該選單人旁的“值”。而“我去( )樹了。”與植物有關就應該選木字旁的“植”,讓學生選擇填空。這種教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僅能準確地讓學生記住字形,還能使學生辨別兩字的不同用法。
2.同音字比較,同音字在實際應用中最容易混淆不清。比如在教“再”字時,與“在”字比較,先寫出讀音,學生知道音相同,然后比較字形不同,接著再比較兩個字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例如:“我們在教室里學習。”“放學了,同學們互相說再見。”然后讓學生用這兩個字分別說兩句話,這種教法使學生既理解字意,又能提高識字能力。
四、分析會意法記
有些字只要教師幫助學生分析一下字的結構,弄懂意思就很好懂了。如:“看”字,我先讓學生模仿猴子做一個“看”的動作,然后告訴學生“看”是半包圍結構,左上方是“手”的變形,代表著手,右下方是“目”,當然就代表著眼睛,上方的手保護著下方的眼睛,正往遠處看。這樣一做一釋,“看”字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目中。利用分析方法既幫助學生記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更學會了新字。人木休,手目看…等更是學生喜歡的快樂的記字方法。
五、猜謎記
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能激發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猜謎語的過程能使漢字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謎語能引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他們在游戲中認識字,學得好記得牢,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義。如:“一半綠,一半紅,紅的怕水,綠的怕火。”(秋);“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不上不下(卡)。通過猜謎識字刺激孩子視覺的認知、辨識、記憶能力,強化孩子的理解能力,加深記憶效果。
眾所周知,“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無論哪種方法,都要適應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并富有趣味性,以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躍、輕松的氣氛中進行,從而使學生達到接受快、學習快、記憶牢的目的。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咀頭小學)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