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體育到社會體育,從小的體育課堂到大的各種國際體育比賽中,都會看到各種違規違紀現象,如課堂上經常出現擾亂課堂紀律、考試中作弊、比賽中出現違背體育道德或服違禁藥品等不良現象。這是一個復雜的摻和著各種經濟利益與名聲威望的社會問題,但也更是不小的德育教育問題,所以我覺得學校體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能教育學生從事體育學習過程中,正確處理自己和別人、個體和客體的關系。
一、教師自身觀念的轉變
1.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德育滲透的前提
體育教師應改變只抓技術完成量,而忽視德育和體育的舊觀念,提倡德、智、體、美等諸育共同發展。少年兒童正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最需要運動,通過運動可以提高學生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體格健壯;同時生長發育正常又能促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提高學習效率。因此作為體育教師不但通過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更應該在“育體”的基礎上加強“育心”教育。
2.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第一高峰期,心理上是一個幼稚、易接受知識的時期,是依賴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在心理發展上表現出幼稚、模仿的狀態。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知識的愿望,但往往不能實行自我監督,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
二、規范課堂教學,促進課堂常規
1.教師自身的表率及示范作用
體育教師是學生身邊的第一榜樣,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如果自己沒有正確的道德意識,或者言行不一,那就會使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受到影響,干擾學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給品德形成帶來障礙。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學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
2.從課堂常規嚴抓紀律、規范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各個教學主要環節進行課堂常規教育,使課堂教學規范化、制度化,通過課堂常規的建立和貫徹,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逐步養成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和一些優良的思想品質。
三、滲透品德教育,塑造體育精神
1.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體育教師應當在采用集體項目的教學中,例如球類訓練、團體操訓練等,讓學生意識到在集體項目中,不顧集體利益,不與其他隊員配合,一味過分“表現自己”,都會給他人、集體帶來損害,將受到集體輿論的批評和指責。由此可見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幫助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使他們認識到榮譽來自集體成員的共同奮斗和團結協作,從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2.頑強品質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練習都要承受極大的肌肉疲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肌肉活動的直接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忍受的練習,將獲得相應的回報,使他們在練習中更加刻苦、認真,如做1分鐘仰臥起座時,告訴學生,當你做到35次時,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堅持做下去,否則你的成績永遠只能停止而不能進步,讓他們在練習中養成吃苦耐勞的品質,逐步培養他們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等優良品質。
3.抗與競爭意識的培養
體育運動都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尤其是在比賽狀態中,其對抗和競爭因素體現得更為強烈。它往往使參加者承受高強度的心理負荷和生理負荷,并且還必須在這種強負荷的情況下去爭取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識進行對抗性、競爭性較強的教學與訓練,就可以使學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獲得勇敢拼搏、頑強進取的心理和行為品質。
總之,作為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教學這一陣地,在進行體育課教學時,有預見性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提高小學生的活動能力、運動技能,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