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是實現自主高效課堂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在自主學習基礎上的互動學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這樣的課堂也才有可能高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情境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的數學潛能,
有利于學生更多地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要,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有利于自主高效課堂的達成。
下面就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課堂中運用直觀形象和具體材料設置問題、故事等教學情景,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上課伊始創設情境,小明沿著正方形行走,小剛沿著圓行走,兩人同時從A點出發按照同樣的速度,誰先回到A點?
■
從而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深入地自主學習。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境,提供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數學生活的機會,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括之間聯系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新知背景中,積極思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自主探索、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求知欲望。
二、營造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盡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創新,教師不應滿足于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去回答問題。學生能獨立學會的不教,學生對學能學會的不教,學生群學能學會的不教,教師點撥、啟發能學會的不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做到多讓學生去做,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要鼓勵學生自己建立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激勵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難點和疑點讓學生討論;問題讓學生思考;結論讓學生概括;規律讓學生發現;知識結構讓學生構建。在引導學生探索時,教師要注意樹立學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數學。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質疑問難、發表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嘗試操作,先做先為,自己決定探索方向,要誘導聯想,捕捉靈感,在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始終以學生組織者的身份出現,為學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空間。
三、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引導學習方式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自學能力、接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從而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問題引導能喚起學生積極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使學生處于對知識的追求、渴望之中。比如,根據下面幾位同學的身高曲線圖,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性的東西?(圖略)
學生在自學之后,一名男同學說:“馬文灝(男)的身高第一,依次是陳可(男)、吳逸凡(男)、嚴亞鵬(男)、吳思敏(男)。”(規律性東西之一)
針對此回答,沒有學生能提出疑問,我接著問:這5名學生的身高順序始終是這樣的嗎?學生回答:不是的。接著問:原來的身高順序不是這樣的,但到12歲時卻是這樣的順序了,那是為什么呢?進而引出:
不同的人生長速度不同。(規律性的東西之二)
學生還是不能繼續找出其他的有規律性的東西,引導學生再看圖,并分別說說其中某人的身高,0歲時的身高,1歲時的身高,3歲,5歲時的身高……并板書:
馬文灝:0歲—50厘米;1歲—85厘米;3歲—95厘米;5歲—103厘米,得出: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生長速度不同。(規律性的東西之三)
再引導出:
性別不同,生長速度不同。(規律性的東西之四)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四基并重,四能并舉”,這里所說的“四能”是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這些能力,使學生逐步養成習慣,進而能很好地自主學習。
另外要為學生質疑提供空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明智的老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發揮好主導作用,更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就學習上不懂的問題提問,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質疑的信心和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啟發學生開闊思路,多思善想,質疑問難。在學生質疑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其次,指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最后,還要啟發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礦工街小學)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