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的教育是教育的萌芽和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個人性格的養成十分重要。傳統的小學教育中,學校和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而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基調下,探討如何在小學高年段學生中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小學教育中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高年段;實踐活動
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良好學習習慣。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從學生未來的成長和學生性格的養成上來看,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地區和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并不佳。調查發現,即使在同一地區、同一學校,因為綜合實踐課程教學者的教學理念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同,最后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大相徑庭。許多學校雖然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但由于沒有專業的師資力量,只能臨時拼湊,導致教學水平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恩格斯說過:“意識形態是行動的先導。”許多地區和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所以開展得不順利,課程效果不佳,這與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學生甚至整個社會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不夠有關。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意義沒有被教師、學校、家長很好地理解和認識,片面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帶孩子們玩,學得好壞無所謂。他們抱著這樣的心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難以提高。在傳統的小學教育中,人們更注重對學生知識認知和記憶力培養、文章背誦、認字、識數、閱讀、寫作等基礎文化知識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小學生的知識學習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因此要在小學教育中踐行素質教育,必須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自然知識等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實現離不開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觀察。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對傳統節日——春節進行體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書籍、視頻等方式去查找春節的來歷,春節的相關習俗以及各地風俗的差異。將學生分為研究小組,小組的成員各司其職,進行專門的調查實踐。這樣既能夠對小學生普及我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又能夠有效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
因此,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教學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素質教育體系,將素質教育全面滲透至小學教育中,對于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為目標。學生的熱情提高后,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都會有所改善。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情的學習環境,或是通過一些趣味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狀態中。
總之,要高效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通過提高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重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來實現,此外構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也是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根本。
參考文獻:
[1]徐雪芳.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09):27-28.
[2]白亞亞.素質教育下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思考[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1(05).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柏林鎮中心小學)
編輯 孫玲娟